[
明]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住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用,非法术乏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使矢眷其德,若慈母乏保赤子而不恶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4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祸常发于所忽之中
忽:疏忽
B
.汉惩秦之孤立
惩:惩罚
C
.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审:周密
D
.岂工于活人
工:善于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A
.九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
而卒亡秦之社稷
B
.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
变封建而为郡县
C
.足以制其君
尽释其兵权
D
.天卒不忍遽亡之
此虑之远者也
6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作者认为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值得疑虑的事上突起。
B
.作者认为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如超出智力所达到的范围,那就是上天的安排了。
C
.作者认为智力谋划的只能是人事方面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
D
.作者认为仅凭个人的智谋来包揽天下的事务,可能会使国家陷入危亡。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3
分)
译文
(2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3
分)
译文:
(3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4
分)
译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06149.html
相关阅读:《周文育字景德》阅读答案及翻译
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阅读答案(附翻译)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徐渭《借竹楼记》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