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新时代下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前人创新的产物,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在课堂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扬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思维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形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情境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创设问题情境就其内容形式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如在教学三角形相似的时候,学生预习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1)三角形相似与前面的三角形全等有什么本质的区别?(2)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3)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以引用到相似里吗?(4)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预习、去学习,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严谨性。
三、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突破己有认识和做法的强烈意识,包括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开拓精神、勇担风险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有了创新精神,才有创新行为,进而获得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前瞻性。首创性,就是想前人所未想、想别人所未想;独立性,就是勇于和善于独立思考,而又不人云亦云、唯书唯上,随大流;前瞻性,就是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又能看到未来的发展。定势思维、顺向思维、线性思维是创新的障碍。要注意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重视直觉和灵感的作用,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善于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多种逻辑思维方式。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11961.html
相关阅读:数学新课程教学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