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1948
获得博士学位。1949
,他到了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一干就是17
。在这里,他创造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科学成就。主要有:1954
,杨振宁和米耳其共同发表了被称为“
杨振宁——
米耳其规范场论”
的非阿尔贝规范场的理论,被世界物理学家们公认是20
世纪最伟大的物理结构之一。1956
,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提出了“
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
,次经
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后,杨振宁还在统计物理学的伊辛模型、相变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串串光辉夺目的科学成就。杨振宁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当今健在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作为一个世界瞩目的科学家,人们都关注着他成功的原因。
抓住机遇,追随名师。杨振宁自己曾这样感慨过:“
我回想一下我念物理,做研究工作,做教师的经验,我觉得我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在绝大多数和我同岁的人都有着种种困难和遭遇的时候,我却有很好的老师,很好的合作者,很好的学生。而且在物理学界以外有很多很多的朋友。”①
这是杨振宁平实而谦虚的总结。
的确,杨振宁家学渊源,他是幸运的;就读西南联大阶段,虽国难当头,但因此接受了中国许多最著名的学者授业解惑。这些教授时至今日都还是中国科学界、知识界的风流人物。名教授所站位置在巅峰之上,也就给杨振宁带来了高起点。他一生的研究内容、研究风格好作风始终没有偏离他在西南联大时所形成好确立的方向。当他赴美留学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不在美国,因此,大量的各国科学家流向美国。杨振宁直接在这些誉满全球的大师的麾下,周围又有一批优秀的青共同学习,确是幸运之至。
中国有句古话:“
名师出高徒。”
名师之所以能对高徒起指点作用,就在于名师的指导可以使轻人在攀登科学高峰时缩短路途。因为名师是站在科学发展最前沿,他们能随时了解变化着的科学研究的新形势并能掌握研究的新方向。同时名师能及时地掌握该学科领域中新的情报信息,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对相邻的学科关系也看得清楚。
然而,杨振宁并非简单地面对机遇,从杨振宁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看到他孜孜不倦、奋力追求的历程。这种事例在杨振宁的一生中是屡见不鲜的。因此,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好的老师,杨振宁都靠自己去把握,去争取。与其说杨振宁碰上了好机遇,不如说杨振宁争取和抓住了好机遇。抓住机遇,追随名师,这才是杨振宁成为幸运儿的重要原因。
扬长避短。杨振宁走上理论物理的研究之路,并不是他的初衷。他赴美时念念不忘中国的实验物理基础太薄弱,想要在这方面多学一点儿,以报效祖国。事实上,他的特长并不在实验室。在艾尔逊实验室的两里,他的动手能力捉襟见肘,暴露了他这方面的不足,被同事们传为笑谈。在泰勒教授的指引下,他才开始反思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正确把握自己。时至今日,杨振宁对那段历史性的转折仍不能忘怀。当时那种决定使他如释重负,其实是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再没有心理上的负重感。一个被大家关注的学科,一个被炒得火热的课题,实际上并不一定就有自己的优势。把握自己正是把握未来,未来也许就在自己手中。
一次在中国科技大学讲学时,杨振宁这样谈到这个转折:“
我在实验物理方面不如人家,但是在学习理论物理方面因为基础好,读得也比较好。到学校两之后,我写了两篇理论文章。泰勒教授就找我谈,让我去搞理论研究,把文章作为学位论文。当时,我对老师要我放弃实验物理非常失望。过了两天,我考虑了自己的具体条件,感到自己确实不能做好一个很好的实验物理学家,因此思想搞通了,就高高兴兴地请泰勒教授当我的导师,专心从事理论研究。两个月以后,我就得到了博士学位。我讲这段经历的意思是:选择专业的决心,应该随着自己的了解而变动。如果当时我不离开实验物理,那么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收获!”②
中西合璧。杨振宁还这样总结他获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的读书经验大部分在中国,研究经验大部分在美国,汲取了两种不同教育方式的好的地方……”
他从他的切身体会中,从他对中西方教育体制、培养人才的方式的观察和反思中,总结了中西方的不同点。
从教学方法看,中国的传统教育方法是让学生啃大量的书本,做大量的习题,学生学习很刻苦,基础打得比较扎实。这是一种按部就班的方法。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孩子,基础训练显然不如中国学生扎实,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漏洞百出,正确和谬误纠缠在一起。但教师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学生们也热衷于讨论和辩论,在讨论和辩论中迅速剔除自己知识体系中的谬误,从而得到长足的进步。这是一种跳跃式的学习方法。
从研究方法看,中国教育的研究方法比较注重演绎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的研究方法。从物理学来说,是从数学推演到物理的方法。到达美国后,杨振宁从费米、泰勒等导师处,又学到了另一种研究方法,这就是归纳法,即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从物理学来说,是从物理现象引导出数学表示的方法。杨振宁还特别体会到,研究问题从物理现象、物理事实出发,能使物理研究不至于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不至于陷入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泥潭,易使物理研究充满朝气蓬勃的活力。
许多后,杨振宁回忆这些经历时说:“
我在芝加哥大学念了两半,得到了博士学位。回想起来,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一般书本上的知识,尤其重要的是方法与方向。刚才已提到过方法了:归纳法。方向呢?通过当时芝加哥大学研究的气氛,我接触到一些最能有发展的研究方向。我常常想,我是很幸运的,在西南联大,我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学会了推演法;到芝加哥大学又受到了新的启发,学到了归纳法,掌握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在这两个学校受的教育,对我后来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③
杨振宁既掌握了中国传统的学习、研究方法,又掌握了与中国传统不一样的西方的学习、研究方法,他巧妙地结合应用了这两种方法,使这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取长补短,成为他日后能在科学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
.第一段介绍杨振宁在非阿尔贝规范场的理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以及统计物理学的伊辛模型、相变理论等方面科学成就,是为后文揭示他成功的原因张本。
B
.引用中国古话:“
名师出高徒”
一句的目的是说,无论是谁只有经过名师的指点,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或者说,只要经过名师的指点,就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C
.杨振宁从他的切身体会中,从他对中西方教育体制、培养人才的方式的观察和反思中,总结了中西方的不同点:读书经验在中国,研究经验在美国。
D
.传记的结尾写道:
杨振宁既掌握了中国传统的学习、研究方法,又掌握了与中国传统不一样的西方的学习、研究方法,他巧妙地结合应用了这两种方法,使这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取长补短,成为他日后能在科学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既总结全文,又扣住了标题。
E
.这段传记采用总分结构方法,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传主科学事业成功的原因;大量运用语言描写方法,塑造传主的形象;在叙述中夹以议论,使作者的情感倾向更为明朗。
(2
)杨振宁取得事业的成功,除主观原因外还有哪些客观原因?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3
)文中三处划线句,都是杨振宁说的话,这样的大段直接引用,对塑造传主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4
)杨振宁学习和科学研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包括“
抓住机遇”“
扬长避短”“
中西合璧”
等,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就其中一方面,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参考答案:
12
.(1
)AE
(答A
给3
分,答E
给2
分,答D
给1
分)(B
绝对化;C
错解文义;D“
总结全文”
不当;)
(2
)一是家庭的熏陶,包含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二是西南联大的优良教育,杨振宁在这里接触到了当时中国物理学顶尖学者的教诲;三是到美国求学,获得了誉满全球的大事的指导。(6
分。每点2
分)
(3
)直接引用传主的语言,深刻地揭示出传主的内心世界,(2
分)表现传主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品质,(2
分)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给人以真实感和亲切感。(2
分)
(4
)以话题集中、言之成理为基础,有观点2
分,结合文章3
分,联系实际3
分,8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14722.html
相关阅读:《樊纲:实践的梦想家》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刘仙洲:新中国初期入党的知名教授》阅读
《黄庭坚: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阅读答案
陈凤群《寻找目击证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