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意浓厚的古诗表达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解析:古诗文是我们人类文化的瑰宝,古诗文与化学知识的渗透使初中阶段语文知识与化学知识的整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这种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试题的欣赏性和趣味性,本题A、B、D三个选项中均涉及到了有关燃烧的知识,燃烧是化学变化,因此答案应为(C)。
2.身临其境的科学探究
例2.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故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_________,_________;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不够,还需要在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将科学探究置于日常生活情境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解决该类考题的关键是:统揽全局,了解探究目的,根据实验结论针推断实验所需药品、仪器、进而推断实验现象。本题是以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作为落脚点进行命题,并以实验报告、科学猜想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
(3)由实验结论或实验现象可推知答案:实验一:向盛有一定体积双氧水的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实验二:加入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5)根据小芳探究的实验步骤可知它探究的课题为:水泥块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洗涤、称量;(6)小华还需要补充的探究实验为:探究水泥块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3.各抒己见的辩论大赛
例3.某班同学就“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为题进行小组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施用化肥有利,正方的下列观点中不科学的是()
A.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加产量B.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化肥肥效快D.复合肥料能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21695.html
相关阅读:中学无机化学实验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