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政治卷的新特点
试题内容新颖,充满着时代感。整个试卷内容几乎全部是当年国际国内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以2003 年试题为例,党的十六大、全国“两会”召开、防治非典、“三农”问题、美伊战争等。
显示上海特色。由于本市单独命题,上海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重要的社会新闻诸如上海申博成功、市政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区县人大换届选举都列入了考察范围或用于试题作情境。
重点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总体奋斗目标。作为试卷的“压轴戏”的论述题,既不回避社会热点,又跳出平时教师和学生思考和复习的定势,使考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设置开放性试题,鼓励考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请考生以食人鱼事件为题材,从政治或经济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并简单写出选题的理由。这道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写出选题的理由,即选题与事件是否有相关性,以及选题本身的重要性(必要性)。
近年来各校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推广研究性学习方式,课程教学改革深化使上海市政治高考的总体成绩比较稳定。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确实有一些考生有点畏惧选考政治学科,考生之间差距特别大,阅卷过程中发现的三大问题,是很值得注意和解决的。
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上有缺陷。一种,表现为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不熟悉,甚至根本不知道;另一种,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回答问题时张冠李戴,颠三倒四;再一种,死记硬背,只会机械性记忆和背诵书本上的词句而不能应用。
视野不宽,思路狭窄。一种不能充分把握住试题给予的有效信息,往往只是利用了其中的一部分信息,而置另一部分信息于不顾。另一种,对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党和政府的重要政策方针、国家重大成就和重要举措、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等,了解得太少、太浅,因而也就难以同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运用理论知识来回答问题和分析说明问题。
运用理论知识去认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运用理论知识说明实际问题,是政治学科考查考生能力的基本要求。于是,考生既需要熟悉和掌握理论知识,缺少理论知识就谈不上很好地回答问题;又需要对时事形势(即试题中的背景材料)有较多的了解,闭目塞听当然也难以高质量地回答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会用”,能够准确地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按照试题的要求,联系所给予的信息(背景材料),去认识、判断、分析、评价、说明问题。一些出现在试题中的热点问题,大家都是能够在复习中注意到的,如今年的防治“非典”、伊拉克战争、上海发展、党的十六大精神等,因而答题一般都比较容易上手。
可是,我们也发现不少考生在这些试题上得分不高,这是很可惜的 高二。什么原因呢?有的是只会孤立地背诵教材中的词句(如,回答用伊拉克战争作为背景材料的第29题,就写上诸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及联合国作用等),而没有按照试题所要求的“中国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一立场”来回答问题。同时,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也就在这些考生的思维视野之外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2641.html
相关阅读:常见答题易错点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