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靠给学生“加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联系数学知识,抓住“热点、活点、趣点”,正确引导,“点穴”到位,挖掘开发数学知识的趣源,在教学中实施“趣教”,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钟情,让学生在清新的感知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活跃的思维过程中学习方法,真正领略到数学知识的精彩、美妙和趣味。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方法

  一、趣教的体现在课堂

  趣教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的,在教学中,要运用简朴幽默的语言,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抓住学生的求知欲,设计出新颖而且吸引力强的问题,以调起学生的胃口,再施以趣教,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收到教学的高效益。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进行趣教,激发兴趣。从人的生理机制看,趣味能使人的神经系统产生优势的兴奋中心,使人的精神和思维进入佳境。考虑到学生所固有的好奇心、争胜心,要正确剖析数学问题中的趣因子,来领悟数学知识的美妙,激发学生的情趣。如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未知数的设法、相等关系的确定会困扰学生的正确思维,使学生感到困难,此时可贴近生活选择学生较熟悉且有趣的事例:一群小孩分苹果,如果每人分5个则剩下一个,如果每人分6个则差1个,问有多少小孩多少苹果?学生置身于分苹果的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两个“如果”对应的关系,从而设出有x个人、y个苹果得到方程组,使学生感受到客观世界中、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问题感到亲切自然,增加学好用好方程组来解实际问题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此题,渗透类比、比较的数学思想,采用变式训练的方法,让学生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以上题目可变为:某班学生外出旅游要住宿,如果每间房住4人,则有11人住不下;如果每间房住6人,则差5人才住满。问有多少学生多少间房?同时还可提出新的要求,利用题目再改成行程问题、工作问题的题目。创设这样的变式训练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身进入“角色”,思维活跃,兴趣浓厚,争相发言,效果良好,达到了学一题会一类题的目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

  除了趣味性强、内容新活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外,好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引导分析与探索同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初一学生对求代数式的值感到枯燥无味,可给学生一点兴奋剂,给出题目:

  已知:3x+2y+4z=23;

  2x+3y+z=12;

  求x+y+z的值。

  初学时学生不一定会求,可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找出条件式与结论式的基本特征和相互联系,通过把两条件式相加得到5x+5y+5z=35得到x+y+z=7。这时学生会在解题方法的体验中愉悦情感,感受成功的喜悦。此时再组织学生进入到具体问题中:小王去超市买3件甲种物品、2件乙种物品、4件丙种物品共付款23元,如果买2件甲种物品、3件乙种物品、1件丙种物品应付款12元,问买甲、乙、丙三种物品各1件需付多少钱?稍加变式改编为:小王买3件甲种物品,2件乙种物品,4件丙种物品共花9元,那么买2件甲种物品,3件丙种物品应付多少钱?这时学生大彻大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方法、训练了思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总之,新鲜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中注意抓住问题的“新”、“活”之处,设置问题注意它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分析问题力求有新意,解决问题做到思路新颖、方法灵活,不重复自己,不描摹别人,敢于标新立异、想人所未想,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会大有好处。

  二、趣教的关键在教师

  实施趣教的重点应落在“趣”字上。教师要想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围绕“趣”字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从问题的提出到分析,最后到解决,体现“趣”“新”“活”。要在概念的引入、公式的推演、规律的发现中去揭示数学的美妙,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辅之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得到认识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从而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有滋有味、入情入境。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把握数学、精通数学,还要与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注重语言技巧的锤炼,做到动情之处让人荡气回肠、诙谐之处让人捧腹开怀、豪迈之处让人信心百倍。教师进入到“角色”之中让学生的情感和思维随之波澜起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相关的数学知识通过音像播放出来,更能达到激发情趣的目的,例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时,对应元素在屏幕上“动”显出来,学生兴致高,学得好,掌握得牢。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这就要求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实例,做到“识趣”,即找出问题中现实中的趣味点;“引趣”,把带“趣味”性的问题、方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适时“激趣”,这是目的,通过激发兴趣,激活教学活动,以趣促学,收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吴周成



相关链接>>

1、决战2015高考数学之四月深化复习(学生版)

2、全国各地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调研数学(理)试题汇总

3、2014-2015学年春初中数学备课资料精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31940.html

相关阅读:2014年高考数学复习黄金战略:利用考纲提高备考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