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内容感兴趣,那么他就愿意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相关的知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政治学科包含的内容大多是一些令人乏味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所以很少有学生会对政治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为此,要提高政治学科的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关键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课堂。[1]
一、学生对政治学科缺乏兴趣的原因
1.高考指挥棒对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中的学科教学往往都是围绕着高考这一指挥棒进行的,高升学率是学校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学生的学习也是为了应对高考。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特点就是考查的范围更广了,结果政治学科所占分值的比重下降了很多,而且文科方向的招生比重远远低于理科方向,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政治学科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不学不行,学了对提高分数也没有太大影响,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政治学科产生厌学的情绪。
2.教师专业素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教师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极少数政治教师自身就没有完全掌握好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谈不上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传统教学观念对部分政治教师的影响极大。这些政治教师在课堂上不重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关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作用,师生之间鲜有沟通和交流,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和摧残,学生自然不会对政治学科产生兴趣。
3.功利性让学生远离兴趣。
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是家庭的希望所在,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他们的学习也明显呈功利性的色彩,直接导致政治学科不被重视。而且,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更容易接触新事物和新知识,他们个性鲜明,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当社会现实与某些政治理论不能完全符合时,他们就会认为老师讲的都是大道理,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却难以立足和应用,进而对政治学科失去兴趣。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措施
1.教育观念紧跟潮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高中政治课程要求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满堂灌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所有的知识点被教师一一罗列出来,学生只需要一字不差地将这些知识点记下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整个课堂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的,只有理论的传授,没有学生的实践,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根本得不到体现,很难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为此,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必需的。整个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2]例如,在上经济生活模块中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他们自己的消费心理,然后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哪些是正确的消费心理,哪些是不正确、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课堂变得自然和谐,教学效果得以增强。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会发现,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或者来校实习的教师往往更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受到学生的喜爱,上课的时候学生更加专心。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会直接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增强,反之,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的融洽,就很难让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政治教师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学生,无私奉献。学生对我们认同了,才会信我们的道,才能构建和谐课堂,学习兴趣也才能得到良好激发。
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高中政治教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政治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如果脱离了这两个特性,就会失去应有的生气。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政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注意让学生了解和关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时事,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用实际印证理论知识,让政治课堂符合实践性和时代性这两个特性。例如,联系当前频频发生的贪污腐败等经济犯罪的事实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另外,高中政治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4.应用先进科学手段,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
科学技术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着,有很多可以应用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丰富教学手段。过去上课只需要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的方式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它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它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同时以图像、声音和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让课堂更具有吸引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愉悦的心情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心理学认为:兴趣往往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之上的,当学生突破某一困境或解答出某一难题时,他们会愉悦于自己的成功,就会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进而对此产生兴趣。[3]当前的高中生大都是“90后”,而且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很多人承受力较弱,经受不住挫折。迫于升学的压力,学生们奋斗在艰苦的高中生活中,政治学科有很多抽象的理论是难以理解的,往往会让他们知难而退,难以对政治的学习产生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6.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丰富多彩。
政治学科含有大量的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有些是难以理解的,如果教师对这些知识的教学也像其他的内容那样平铺直叙,则既枯燥,又乏味,学生会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产生厌烦。换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幽默的教学语言,整个课堂会显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就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了解并掌握所有学生的心理情况,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识和修养,不断精简课堂教学语言,并用幽默、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整个课堂都对学生充满吸引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7.教师自身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对于教师来说,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外,还要不断进取,与时俱进。这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的关键。试想,一个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运用知识的时候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学生自然会感到神清气爽,对该老师所教学科必然不会缺少兴趣。反之,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就会被时代淘汰。为此,广大政治教师们首先必须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其次要能够与时俱进,及时收集各种有用信息,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再次要能够写一笔好字,会说普通话,能仔细、认真地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最后要注重教研,不断取得进步,以便适应时代的要求。
总之,政治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地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课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50055.html
相关阅读:总结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价值规律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