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无论是信息量还是知识结构都迎来了高强度的变化,导致很多学生难以适应,甚至畏难抗拒。因此,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便成为教师主要的教学探究方向。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是知识传导、师生交流的关键平台,而高中数学逻辑严密、变化复杂,要想以最短的时间赢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入手,制定简洁、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带着方法吸收知识。
一、结合生活实际,开阔学生视野
生活是数学的起源,也是数学的发展呈现,在接触数学的初期阶段,自然少不了生活的引导,但进入更系统、更复杂的高中学习阶段,许多教师却把联系生活实际这个重要索引忽略了。繁杂的公式和大量的概念、定理,更需要投射于生活,让学生能够在理解、应用的过程中思路更清晰、印象更深刻。在生活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将局限的学习视野从书本中向外界迅速扩大,从而聚集起更丰富的学习灵感,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学习掌握更加稳固。在实施中,教师除了运用常用的情境导入,还可以重点关注课堂提问,跳出仅有枯燥数据的提问方式,融入生活实际。这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开放学生视野,扩展理解角度,以更全面地整合知识点。例如,“三角概念推广”教学中,教师以“跳水运动员做转体一周半动作时,是怎样旋转的?旋转角度是多少?”的问题来牵引学生,而熟悉的生活认知也让学生理解时思维动态运用起来。
二、鼓励大胆求异,开启创新思维
高中数学中的概念信息剧增,固然需要一丝不苟地记忆,但是思维的延伸更加必不可缺。在学生的学习意识中,思维往往就是透彻理解、完善应用,这样的思维发展虽然基础牢固,但却开放性不足,真正的数学思维需要的是质疑精神以及追求不同的学习思考意识,这就是数学中的创新品质。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常常专注于概念、公式的层层解析,而轻视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满堂板书、例题的教学模式也导致了学生学习思维僵化,甚至被动地背记式学习。要想改善这样的现状,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成绩,就必须契合学生的心理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灵感,让学生敢于创新,积极探究。为此,教师要加强课堂交流,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多问一问“这样的思路好不好”,多设置一些多种思路、多种层次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点之余也打开思维,探寻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培养自己独立的创新思维习惯。
三、融入人文资源,丰富精神内涵
作为逻辑思维学科,数学在学生的印象中向来和带有情感、奇趣的人文资源毫不沾边,这样的想法难免以偏概全。数学虽然变化无穷,环环相扣,表面看起来都和数据、概念相关,实际上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数学学科中也不乏趣味的数学发展史、丰富的跨学科关联以及数学家不懈探究的追求精神,这些都是数学学习中宝贵的人文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资源,一方面能够为枯燥的学习增加亮点、乐趣,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从中吸收丰富深厚的精神内涵,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投入,更具方向和目标,更能沉淀学习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故事、数学历史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学习“等差数列”时,教师讲述了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儿时用成对计数的方法巧妙完成“1到100所有整数相加”难题的故事,令学生加深对等差数列理解的同时,也明白了数学学习需要巧思、创意、大胆。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转折和改变,需要教师以更人性化、更科学的理念进行探究实施,而不能墨守成规,照本宣科,要在开放的课堂环境、活力的思维牵引中将学生带向最有效的学习路径,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52514.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