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四步法:史实?史通?史论?史感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历史课如何复习,向来是老师学生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单纯的强化训练,未免枯燥;一味的读书背记,难免单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历史复习四步法,即史实史通史论史感。具体而言,即以章为一个复习单元,以训练为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四个步骤,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形成系统的历史时空观,以达到融会贯通、熟练掌握的效果。下面笔者以高一上册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例,运用四步法进行系统复习。

复习课导入同样重要,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这节课笔者以一段高度概括、精练抒情的独白总领全章: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这是彷徨后的抉择。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倒退,民主与独裁,共和与复辟,爱国与卖国,进行着空前激烈的生死较量。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一场场春雷滚滚的爱国运动,历史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新转折。这样导入新颖生动,便于引领学生有兴趣、有目的地复习。

然后,老师按照四步法,引导学生系统复习。

第一步:史实即知识整合

即梳理主要大事,归纳历史线索,理清基本的历史事实,概括阶段特征。

指导学生迅速浏览翻检,列举出本章的主要大事,归纳出历史线索

两条历史线索:

1.政治:为民主共和而进行的政治斗争

2.经济:为实业救国而展开的经济活动

阶段特征:

1.政治上:袁世凯卖国罔民独裁统治和军阀割据混战;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不懈的斗争。

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获得短暂春天。

3.思想上:尊孔复古逆流泛滥;新文化运动兴起。

例题: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事件是:

a.镇压二次革命,就任正式大总统b.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c.解散国民党和国会d.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该题要求学生对史实的掌握要准确,要弄清题意,不要误以为d项。答案:c

例题: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历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b.中外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c.资产阶级运动由改革向革命转变

d.资产阶级维新派在革命失败后转向革命

该题要求学生能概括这一阶段的历史特征,维新派后来转化为立宪派,排除错误选项。答案:d

例题:下列与袁世凯复辟帝制无关的是:

a.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b.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c.蔡锷等人在云南发动起d.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这道题考查较细,要引导学生认真看书,袁世凯一度被迫放弃帝制,但仍赖在大总统宝座上不下来。答案:d

总之,历史复习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对基本史实和阶段特征的掌握必须准确、全面,要建构清晰完整的历史体系。

第二步:史通即联系比较

联系比较,触类旁通,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形成立体思维。

问题设计:概括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及影响。

这个问题就要求学生不能拘泥于本章的内容,而要以本章知识为出发点,前后联系,能力迁移。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截止本章共有四个阶段,散见课本四个不同的章节,复习时要善于梳理概括。

答案要点: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派,两大阶级诞生。(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比较迅速的发展: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物质基础。

4、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例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相同点有:

①孙中山号召或领导②都是武装斗争③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④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这道题是典型的比较题,第④项指的是其终极结果,不是指直接结果;而辛亥革命矛头显然不是指向北洋军阀。答案:b

例题:下列史实与张謇有的是:

①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代表②提倡引进外资③一战期间,事业达到高峰④其政治倾向与革命派对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该题需要前后联系,把有关张謇政治经济活动梳理在一起。学生容易忽视张謇的政治立场。答案:d

历史复习的第二步显然比第一步要求要高,要放宽历史视野,善于纵横联系,这就要求历史复习不能只拘泥于某一节、某一事,要有通概的眼光,要能举一反三。

第三步:史论即史论结合。即运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对历史现象进行探索质疑,科学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使历史学习上升到较高理论层面。

例题:梁启超发表文章反对袁世凯称帝,说明了:

a.袁世凯的中华帝国是封建专制性质的政权

b.梁启超已由立宪派转化为共和派

c.袁世凯曾出卖维新派d.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这个问题要运用历史发展观,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袁世凯复辟帝制,倒行逆施,众叛亲离。答案:d

例题: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残余势力强大b.人民群众没有发动起来

c.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这道题理论要求比较高,要理解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的唯物主义观点。答案:d

例题: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结果是:

a.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c.削弱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d.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道题同上题理论一样,只是因果倒置。答案:d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在民国势力范围内之人民,所有一切私产,均应归人民享有《内务部通饬保护人民财产令》

材料二: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工业建设会趣旨》

回答: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影响是什么?

这道材料题,要善于运用政治和经济关系的理论,去分析文献资料。经济决定政治,但政治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力。资本主义政治是要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要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参考答案:南京临时政府保护私有财产,奖励发展实业,大力发展私人资本主义,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形成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热潮,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历史科《考试说明》列出的能力要求4项10条中,明确提出史论结合,这就要求历史阐释时要论从史出,立论鲜明,要把基本的理论观点溶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评价之中,既不能把理论像标签样贴在史事上,也不能理论加史事搞成拼盘状。

第四步:史感感受历史。学生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和复习,感受历史,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史感更多的是体现出史学的功能,从历史中认识现实,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历史的成败得失,纵横比较中,获得历史的启迪,以此指导生活,引领人生

例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前期的两次短暂发展,充分说明:

①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已深入人心②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这道题就要求从历史学习中,感悟历史,从资本主义艰难发展的历程中获取某些历史启迪。答案:d

问题设计:

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政局,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光明因素是主要的,黑暗因素是次要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黑暗因素是主要的,光明因素是次要的。你同意以上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论证你同意那种观点。

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均无不可。

如学生提出,北洋军阀统治并非一团漆黑,袁世凯也并非一无是处,清王朝毕竟是他亲手葬送的,而且他也重视经济发展,客观上他统治时期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而且,他所创建的北洋军阀对后来中国近代军队建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尤其是其统治时期,以卓越的能力,很快稳定了中国政局,结束纷争,对人民百姓总是有好处的,他一死,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割据混战,生灵涂炭,一比较,可以看出袁世凯的统治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的何等重要的。也有学生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是黑暗的而思想却有光明的一面。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很开阔,善于运用辨证思维,进行合乎情理的评判。

这一步,更多的是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研讨,解决问题。

历史复习四步法是复习时大致的四个步骤,这四步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不要割裂开来,要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史实是前提,是基础。主要是掌握记忆的方法,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复习时要求准确全面。史通、史论是核心,是关键,突出体现出历史系统复习要求,要善于联系比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复习时要求深刻系统。史感是历史学习、复习的终极目的,是逐渐形成的过程,突出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总之,历史学习、复习中有意识形成这四个步骤,会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科能力,增加学习历史的乐趣.

下面的一个问题是要求把四步结合在一起去复习、去思考。

主要问题设计: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结局说明了什么?

这个问题体现出该章的重点内容。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失败后,一方面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不懈的奋斗,一方面他未能找到正确的出路,屡遭失败。前两问是属于史实史通,要求把相关的历史事实进行整合、概括,在比较中明确最终结果。第3问要运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造成这种失败结果的内外原因。第4问属于史感,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得出重要的历史结论,感悟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道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答案要点:(1)斗争:颁布《临时约法》;同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和复辟帝制的活动进行斗争,发动二次革命,倡导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掀起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2)结果:斗争屡遭挫折,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根本原因: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不能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找到中国的正确道路。

(4)说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历史四步复习法毕竟是针对考试、高考的,因此历史训练要成为复习的主线。

教学反思:

准备复习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这一章时,我感觉很困惑,这一章虽只有两节内容(除去第二节自读课文),但是知识零碎,头绪繁杂,因此,要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本章知识,就必须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法。

总观本章可以概括为两部分:政治上是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及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经济上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复习时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们创设历史复习四步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并且围绕这两个重要的线索,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层层展开指导复习。实践证明,这种复习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通过这节课,我感觉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并能在学习中不断去体验着成功,享受着创造劳动的喜悦。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规定,历史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学习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探索历史复习四步法,也算是对新课改新理念的初步实践。

要学好高中历史,还需要一定历史理论的学习。高中历史初中历史的难度提高了一个层次,注重历史的前因后果,加强了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而在这其中就蕴藏着历史理论。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学好高中历史?其实,学好历史课跟干好任何事情一样,都有一个方法问题。学好历史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61660.html

相关阅读: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