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学习的积累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高中语文学习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常常是师生、学生家长焦虑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大家都熟知语文学习要积累、多读写、多思考,但具体如何积累往往语焉不详,文章试图从原则、内容、方法与途径等四个方面谈一些认识,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与讨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积累的原则、内容、方法与途径

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学好语文、建构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关键在于平时多“积累”,只有长期积累才能凑效。

积累需要大量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读要思考、观察、记录、多与旁人讨论、积极听取别人的看法,为此可以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阅读与生活过程中将遇到的好句子、感受、见闻等记录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及时记下来,如此肯定会有所长进、有所提高。

在“高中语文学习必须关注的三个问题”一文中,我曾说“语文学习必须增强效果”,做到“两积”:一积累素材,如自然景观、社会现象、典型事例、名人名言、思想观点等;二积累语言,如优美词语、通常语句、清晰表达、逻辑顺序、文学语言等。我们的语言表达少不了这两个积累,即生活的积累----来自观察体验、语言的积累----来自文本的积累、文字句篇、听说读写等语文的基本技能技巧,即使生活的积累也少不了语言的积累,如在日常交往中学习鲜活的语言积累等。在此,我想具体说说语文积累的原则、内容、方法与途径。

1、积累的原则。学习语文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在我看来,学好语文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读背结合原则。语文积累需要大量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性情、开阔眼界,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素质也会提高。

阅读是积累的最佳渠道之一,通过阅读可积累词汇、知识,而背诵经典的古诗文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还能逐渐领悟所蕴含的丰富审美内涵与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处于记忆旺盛期的同学如果每天或每两三天背这么一首古诗词或一段古文,那么对于个人来讲将会终生受益,许多有成就有作为的政治家、科学家无一不是在古典文学的熏陶下成长的:彭德怀在上书万言书前诵读《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鲁迅抱着“吾将上下而求孛”之态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诺贝尔奖获奖者著名物理学家扬振宁从小通读《孟子》和诸子百家使他在西方文化中如鱼得水;许多影视片、小说都引用古诗文作为题目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燕归来》、《金瓯缺》等,积累了古诗文就可加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而在自己写文章的时厚利用一些古诗文,也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二是读思结合原则,读时要想象、联想、记录,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经常坚持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看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是读问结合。读要好问,不懂的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古文、古诗词时通过查工具书认真字、词、句,如果工具书中查不到或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的一定要及时问师长、及时弄明白,千万不能不懂装懂,日月积累留下疑惑,疑惑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四是读写结合。读能积累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才思敏捷、下笔如有神一般。书读多了胸中的积累丰厚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分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语文教材中许多名篇佳作和阅读中遇到的好文章都可摹仿:仿形、仿意、仿神,也可通过细心观察把对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自拟题目,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在阅读、摹仿基础上创新,这就是读写结合的精妙之处。

2、积累的内容。语文学习“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重情趣”。“重感悟”以读为本、以语求悟、读中见悟,注重“内功”,在激活人的心智上下功夫;“重积累”强调熟记多背,注重文化积淀,“学文如聚沙,学理如筑塔”,学语文与“熏锅屋”类似,是“慢功”,需要浸沉、熏陶、日积月累,趁我们学生青春年少记忆力强的“最佳期”多背多记,提倡“先吞噬,后反刍”;“重迁移”强调“举一反三”,灵活动用;“重习惯”体现“养成”教育思想,素养提升主要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是习惯具有微观性,要处处做“有心人”:从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抓起,精雕细刻、一丝不苟,二是习惯培养具长期性,要有足够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重情趣”就是体悟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文章旨意、意趣、作用,就是体会文本趣味、兴趣、兴致等。

积累的重点是言语形式,就是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方式、方法,就是学习、模仿、熟读成诵经典范文的语言形式,并内化成自己的“言语”。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好课本知识。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先学。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先学中尽量运用你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语文素养、提高了学习能力。

要在课堂这个主渠道中进行严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对课文这一范本的学习,逐步提高悟性:对字词句章的理解能力,能学会“据言会意”、“因言悟道”、“依言入情”,而不是死记一些死知识,做到学会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学会圈划批注、摘录重点,会朗读默读、精读浏览、速读跳读等,学会边读书边思考,善于发疑析疑、归纳演绎等。

二是充分利用课文。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阅读就可以了,但是读课文自有读课文的好处,虽然课文尽是例子:第一,课文是无声老师、最有力工具。读课文可根据阅读指导、注释等积累“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等知识;第二,课文大都是典范作品,节省阅读的挑选时间;第三,高考出题原则就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得重视课文,学会根据文体掌握合适的解读方法,如在阅读记叙文时能抓住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详略的安排、记叙的方法等,如在分析说明文时能讲清楚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方法、顺序的安排、语言的特点方式及文章的结构等!

三是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最好能背诵精彩的篇章,二要注意观察、感悟生活,做到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不断进步,三要坚持不懈有感而发地写随笔,四要反复修改或请教老师或征求同学意见,力求文章精益求精。

3、积累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长期坚持基本的学习方法,以日积月累之功一定会收水到渠成之效。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无非在于大量的语文实践:读读写写,写写读读。

“功夫在诗外”、“三分在课堂,七分在课外”强调的是多实践、足“量”、形成敏锐的“语感”,而敏锐的“语感”又取决于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别无他途,所以抄录精彩片段、吟诵古诗与经典、随时写下精彩瞬间等是积累的重要手段,语文学习重要的就是积累与运用,而积累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具体说来,以下几个途径是极为重要的:

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贪心太重、功利心切是读书的大敌。

二是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书写和作文。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现在高考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必须把字写好;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程度也不现实,但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是会对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总不能因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语文成绩,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其实,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汉字是方块字,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坚持做到横平竖直,做到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

在作文要方面,注重平时积累、注重熏陶感染,虽然说文无定法,但作文还是要讲究一点“法”的。应试作文必须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主体部分必须围绕中心写、言之有物,结尾部分强调主旨,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论文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

作文一要坚持做到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作文的基础、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我们虽然对蒸饭、煮饭、炒饭再熟悉、铭记于心但也仍然无法做出饭来,强化基础就必须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不断积累、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如果没有基础,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持之以恒坚持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包括读得少、记住的少两个方面的含义,使得说话、作文时没有词儿。如果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就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再明显不过了;二要坚持善于思考,深入感受、思考生活现象,实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人生之“金”,力求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三要在抄写文章上下点功夫,做到坚持选合适的范文、成句抄写,如果每天抄一千字那么至少坚持两个月即有显著效果,如果坚持半年,那么你的作文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这比看任何写作方法之类的书都管用,如果考试中经常处于三类或四类文的较低档次,就先要在抄写、摘抄上下工夫;四要勤于练笔,练习多了自然也就熟能生巧、得心应手了,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口”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作文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加大作文的密度能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数理化能课课练、日日练,作文为什么不能?五要反复修改,所写文章在内容、结构、语言方面虽无大问题但坚持修改一定有好处。

朱永新说: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养成终身学习和阅读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语文学习离不开的内驱力作用,学习者要充分多种方法或方式不断激发自己的内驱力。

语文学习就是要花时间多读书,做到重积累讲方法、会感悟勤动笔;就像农民种地、田园种植、农业生产一样,绝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盲目蛮干,靠什么技巧或取巧、秘方或魔方、练习或训练,或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高效运转等等都是不可能提高成绩、达到成效、提升素养的,也是实现不了新课程所提三维目标的。

摘要:高中语文学习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常常是师生、学生家长焦虑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大家都熟知语文学习要积累、多读写、多思考,但具体如何积累往往语焉不详,文章试图从原则、内容、方法与途径等四个方面谈一些认识,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与讨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积累的原则、内容、方法与途径

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学好语文、建构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关键在于平时多“积累”,只有长期积累才能凑效。

积累需要大量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读要思考、观察、记录、多与旁人讨论、积极听取别人的看法,为此可以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阅读与生活过程中将遇到的好句子、感受、见闻等记录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及时记下来,如此肯定会有所长进、有所提高。

在“高中语文学习必须关注的三个问题”一文中,我曾说“语文学习必须增强效果”,做到“两积”:一积累素材,如自然景观、社会现象、典型事例、名人名言、思想观点等;二积累语言,如优美词语、通常语句、清晰表达、逻辑顺序、文学语言等。我们的语言表达少不了这两个积累,即生活的积累----来自观察体验、语言的积累----来自文本的积累、文字句篇、听说读写等语文的基本技能技巧,即使生活的积累也少不了语言的积累,如在日常交往中学习鲜活的语言积累等。在此,我想具体说说语文积累的原则、内容、方法与途径。

1、积累的原则。学习语文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在我看来,学好语文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读背结合原则。语文积累需要大量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性情、开阔眼界,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素质也会提高。

阅读是积累的最佳渠道之一,通过阅读可积累词汇、知识,而背诵经典的古诗文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还能逐渐领悟所蕴含的丰富审美内涵与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处于记忆旺盛期的同学如果每天或每两三天背这么一首古诗词或一段古文,那么对于个人来讲将会终生受益,许多有成就有作为的政治家、科学家无一不是在古典文学的熏陶下成长的:彭德怀在上书万言书前诵读《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鲁迅抱着“吾将上下而求孛”之态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诺贝尔奖获奖者著名物理学家扬振宁从小通读《孟子》和诸子百家使他在西方文化中如鱼得水;许多影视片、小说都引用古诗文作为题目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燕归来》、《金瓯缺》等,积累了古诗文就可加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而在自己写文章的时厚利用一些古诗文,也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二是读思结合原则,读时要想象、联想、记录,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经常坚持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看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是读问结合。读要好问,不懂的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古文、古诗词时通过查工具书认真字、词、句,如果工具书中查不到或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的一定要及时问师长、及时弄明白,千万不能不懂装懂,日月积累留下疑惑,疑惑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一是积累生活。语文融入到每天的生活,学好语文就要把它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五彩斑斓的生活,总能让一个有心人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感悟生活的精彩、生命的有力、时代的强烈:一位外国著名作家有一次请朋友吃饭,他看见菜单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马上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记录起来,却忘记了朋友的存在。其实许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随身带个本子的习惯,记些什么?可记下交谈中的连珠妙语,可记下突发的思维灵感,可记下独特的事件等。同学们不一定要这样做,但起码应养成善观察、勤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良好习惯。

二是听课和练习。老师的授课是相当关键的,她给予我们的是经过筛选后的精华,并且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有一定的量。我们要通过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三是看书读报。只要你肯钻进书的海洋游历一番,一段较长时间后你可能发现曾结结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看书读报应有选择阅读或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或电视广播网络、有条理做笔记,应注意运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看,应做些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词句语段和有用的材料。要知道,腹内空空写不出好文章。

四是习作。我们常可感到大字一个不识的人很会说话,有时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水平,知识积累的过程才算完成。而习作形式可以是日记或周记、读后感、命题作文或随笔等。

4、积累的方法。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的是平心静气、长期坚持,任何心浮气躁甚至偷懒取巧只能是一事无成。

一是读。“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还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应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读有诵读、精读之分,有多读、勤动笔的要求,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读教材上选的优秀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更要认真诵读,除此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反复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精读就是无声的读,即默读,是一个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关键的是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即发现问题;多读就是多读名篇佳作,书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勤动笔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记下有用的知识、生字、新词、生动的语句、优美的语段,对阅读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独到的点评或内容、结构或语言、手法或遣词造句等。

读与课文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包括同一主题或题材、同一作家、表现手法相近的作品,使阅读构成相对完整的课内外结合的阅读体系,如学课文《济南的冬天》可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等;还可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读书,虽无目的性但却可扩大知识视野、增加文化积淀和提高文学修养,就像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的“不求甚解法”、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等等都值得借鉴。

读可以培养语感,这是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语感早已告诉我们理由了,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

“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学习课文“写了什么”与“怎么写”,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实际上也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如此作文就不会感觉到无话可说了,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读书是慢功、需时日,只要持之以恒,读着读着难以想象的奇迹就会发生,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76170.html

相关阅读:解读《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