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只昆虫的性外激素含量极微,一般在0.005~1ug(1ug等于百万分之一克)。那怕只有极少量挥发到空气中,就能把几十米、几百米、甚至几千米外的异性昆虫招引来。1904年,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于一所被丛林包围的黑屋里,他把一只雌蚕蛾扣在纱笼里,尽管风狂雨骤,当天晚上还是有40多只雄蚕蛾穿过风雨赶来交配。第二天晚上,法布尔在雌蛾周围撒满樟脑和汽油,但一点也没影响雄蛾寻找雌蛾,照来不误。德国化学家布特南特用二十多年的时间,收集了五十万只雌蚕蛾,他把雌蛾的腹部剪下来,浸泡在有机溶剂中。经复杂的蒸馏及分析,最后提取到2毫克纯净的雌蚕蛾的性外激素,测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并命名为蚕蛾醇。至今发现的各种雌蛾产生的性外激素有100种,由雄蛾产生的有40多种。
现代科学据此原理研制了模仿雌性昆虫释放的外激素,以引诱雄性个体前来交配。这种在昆虫交配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物质(昆虫性外激素或性信息素)或其类似物就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使用性诱剂可诱杀大量的雄蛾,减少雄蛾与雌蛾的交配机会,因而对降低田间卵量、减少害虫的发生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有一种害蛾幼虫专门以柳树、杨树等阔叶树以及苹果树、梨树等树干内部为食,造成树木枯萎。遭受害虫侵蚀后的树木枝干变脆,还容易折断,对人造成伤害。由于幼虫生活在树干深处,杀虫剂无法达到,驱虫效果有限。日本综合森林研究所与越信化学工业公司共同对雌虫成体分泌的性外激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制成了与雌蛾极为相似的合成性外激素。用这种方法大量捕捉雄蛾,不仅能够减少雌蛾产卵数量,把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大量散布空气中,还可打乱雌雄成虫的交尾信息,使其无法找到对方交尾,在害虫密集地区达到了减少害虫的目的,为减少树木虫害开辟一条新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83592.html
相关阅读:美发布人类细胞与组织捐献指南防范寨卡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