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认识高中历史课程

1、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特征。改变了过往以通史为主线的编写思路,形成《政治历程》《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三本必修教材和《***思想》《社会改革》《历史人物《文化遗产》《世界战争》等选修教材,在完成学业水平考试后,文科生学习选修的部分内容,理科生不学习选修部分。这是一种按照社会发展内容的类别编写的教材,它不是时序为主线,并打破了国与国的界限,来人是全人类在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成果。所以,构成了同类内容集中的特点。缺点是,由于割裂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直接联系,使我们在认知题目时,需要把学习过的知识经常反馈到脑海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相应的学习方法

2、高中历史课程的培养目标。对于一个从中学毕业的中国人和中国走进世界这样的潮流面前,历史课程设置的目标,就在于培养每一位学生终生学习与发展的技能,更应该具备灵敏而深刻的思维,全面而富有哲理的洞悉能力。一定的历史知识和辨别是非的态度等.。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学习中,有许多研讨课、探究课等,积极参与在当时是辛苦的,但却成为我们高中历史课程晋级的台阶。

认识了高中学习的目标,就等于认识了你应该具备的能力要求、学习要求,这样在学习中,力争按照这样的目标,自觉、主动地训练自己。

3、高中教材的版本达到了四种,所以,从直面高考的角度看,不可能只依据我们学习的这一版本,只能依据《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具有的功能、特点和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学科体系、学科观点等。这就给我提出了学习的一方面任务:既要记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又不能像初中学习那样死记;既要知道事物的表象,又要分析、研究、解析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既要会读材料,更要会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整合解答题目。既要有课内知识,还要有课外知识为视野。有利之处是,高考已经排斥了直白性的问题,所以不需要单纯背诵。减少了学习进场中的机械性。

4、高中历史课程在高中三年的地位。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内容,就是高考考试的知识范畴,所以,成为一个学习整体。这就意味着,每学习一个专题册,他所具有的史学观点、驾驭教材的方法、能力、知识本身等都成为高中毕业自然要参与的部分。所以,已开始的学习,就不要忽视积累,从各方面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历史知识的本身特点看学习高中历史课的方法。

第一,历史知识的一度性。历史课讲授的内容都是过往的事物,具有一度性,不可能再现、重演。历史本身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研究它,只能凭借历史遗迹、遗物、文物资料和文字记载,因此,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在学习中,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读好材料本身的内涵,并学习用材料来论证问题,提供依据;用材料来发现可用信息,来阐述索要支撑的观点。课堂上首先要做好这方面的注释。

第二,具体性。历史上出现的事件、人物和现象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事件人物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认识事物就是从认识事物的个性或特殊性开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在学习中可以创造多种比较性的学习、认识、笔记方式,进行比较,找到事物间的异同点,既能较快地掌握知识,又能深刻的解析和应用历史问题为现实服务。

第四,因果性。历史上出现的具体事物看似偶然,实则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有其必然性。研究历史就要弄清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这一事件和其他事件的联系。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求得对历史问题较深刻的理解。因果是相对的,某一事件或现象,对于后一事件或现象来说是因,而对于前一事件或现象来说又是果,因果相承循环往复。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既有客观合乎规律性的一面,又有主观合乎目的性的一面。由于历史的运动是通过人(人群主体)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既不能陷入机械唯物的宿命论,又不能陷入主观唯心的唯意志论。在学习中,做个有心人,即爱动脑思考的人。每当一个知识内容被你所接触,那么你就应该思考他出现的前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从而很快发现规律,事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逻辑关系,所以构筑知识关系网络,让你能够宏观驾驭历史体系。

第五,借鉴性。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创造了日益进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累了日益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往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李大钊所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吾信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有我们自己(《史学要论》)就是这个意思。为此,我们的学习过程,会有许多与现实联系和紧密的问题出现,甚至老师教学中导入课堂内容的过程,你就会积累出每个问题与现实联系的着眼点,从而认识并解答好与现实相关的问题。

三,其他学习中注意的问题。

1、把握老师课堂教学中贯穿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分析的、推理的、迁移的、辩证的、逻辑的。将典型的思维案例记录下来,学会同理类推的学习方法。

2、把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结合起来。不论是课堂还是课下,都要学会读书、学会在书中作微观记录,把老师讲解中的解读内容及时补充的课本之上。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讨论和研究。尤其是在听(专注),思(思维辨析),说(敢于发表看法和论证),写(辨析思路和知识的联系)等环节是拥有课堂的关键。

4、向社会索要。社会生活中处处观察、处处留心,扩大课外知识和常识的认识,并思考体悟与课本理论间的关系,通过举一反三,理解课本的观点和学问。

5、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包括按时、按量、按要求、好问、及时处理不解的问题、听要专心、思不退缩、写不偷懒、问不可耻,计划有序等。

6、不能过早地选择性地学习一些科目而形成偏科现象。应该在基础课程学习结束后,认真衡量自己的思维偏重;衡量自己的爱好所在和特长优势;衡量自己投入精力的偏向以及可发掘的潜力所在。偏科容易制约自己学习方法的积累,限制自己的知识容量和知识面,也在和大程度上制约自己的思维活跃和发展。

四,历史知识的过往性决定了必须记住一定的事实,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假如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灵敏,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定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如何快速提高历史成绩?

历史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以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求学生每学完一课一章所有的学习点要可以复述下来。再一个在复习这段基础知识的时候,要定一个非常详细的复习计划,五本书历史的量非常地大,怎么来复习呢?这么多的东西。我在一模前要求学生每天要读10页书,每个学生都要做到。上课前就当堂检查、是否背了可以不可以复述下来。看书不仅仅是明白了情节,必须要复述下面,尤其是重点的知识点,一个字也不能落,这样效果才能好一些。

在看书的同时,你要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一个知识看完了以后,比如说看完古代史你会想到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的内容。比如说古代史中讲的各种的工具怎么样演变的可以弄明白了。比如说古代史的农业的政策,就要想到世界讲了什么样的农业问题呢?比如说苏联比较典型的政策,英国的圈地运动等等,通过一个农业问题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都可以形成系统的网络,非常清楚地跟着出题人的出题意图走。所以我认为,这个时期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要走基础、回归教材,一定在复习的时候把知识间的联系要做好,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83869.html

相关阅读:历史教学中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