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描述万千纷繁有趣的生命现象,本应为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年学生所喜爱,但由于生物学科教材中有不少枯燥的概念,深奥难懂的原理,特别是长期以来人们将生物当副科看待,因此导致学生轻视生物学科,他们对生物学缺乏学习兴趣,更缺少探究热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我认真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努力贯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中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求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让学生彻底改变过去的“苦学”,变成现在的“乐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

一、运用感情投资,激发兴趣

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

我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生物知识大放送,在动植物王国中有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每节课前利用3?5分钟时间,介绍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御敌等趣事,例如,物种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动物语言等,通过我形象的讲述,学生听了乐此不疲,等时机成熟了,就由学生来完成。

我还利用每节课剩余时间,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肥胖是因为吃脂肪过多吗?双胞胎为什么性别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我为什么经常感冒?胃痛是怎么回事?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帮助住宿的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决一些身体上的小毛病,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我,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讲究语言艺术,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时,首先注重的是语言的科学性,其次才是语言的艺术性,但决不能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技师语言要简炼,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且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语言要生动,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语言有节奏,快慢适度,注意语气、语调,并有适当停顿。凡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速度一定要放慢些,语气要加重些,语调要放低些。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生物教师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为生物科学成就所激励而产生的激情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立志于生物科学的研究。

另外,还可以穿插趣闻、介绍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增加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趣闻轶事,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三、运用新奇的课堂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新鲜、好奇的情境,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例如,在“反射”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同学亲自感受到当用手掌内侧边缘扣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时,小腿就突然跳起的反射过程后,再分析理解“膝跳反射实验”,得出反射是人和动物在受到刺激时通过神经系统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这时因学生有相关的感性体验,对概念的掌握就容易多了。

又如,在有关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教学中,可以在向学生介绍细胞膜的各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功能是以成分和结构为基础的,我们能否看到细胞膜,如何研究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等问题。这种巧设悬念的新奇导语,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生物科学的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兴趣不易持久等特点,常使实验课教学难以组织,不易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我认为在每次实验前先阐明实验目的,让同学们心中有数,目的明确。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让每位同学都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或教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在实验时的主观能动性。实验尽可能采用活体解剖,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加强实验效果。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条重要途径。但这一过程的实施必须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不同年级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686432.html

相关阅读:“尖子生”名列前茅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