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值得关注的作文命题导向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邓木辉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①;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更明确提出:使用高考全国卷的省市将达到25个②。《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教育部袁贵仁部长讲话告诉我们:高考将逐渐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这同时启示我们:对全国卷的命题导向特别是作文题的命题导向应该格外关注。有感于此,下面对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作文题的命题导向及写作指津作些探究与揭示,以期对之后的复习应考提供借鉴。

一、命题导向

看了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Ⅱ作文题,很奇怪考题为什么出得这样“难”!因为该题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在体现自己“思考权衡与选择”的基础上写出“大李”“老王”“小刘”谁“更具风采”,而要落实“更具风采”之“更”绝非易事!读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的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方才恍然大悟: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作文题出现了一种新的作文题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而要求考生精准审题、精准立意、精准表达,正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独特要求与有意而为。

先看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的《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关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背景、命题意图、命题导向、命题要求的相关解说——该文在介绍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第3点时说: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崭露头角。……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③

为了避免主观臆断,能比较准确地说明问题,以上不厌其烦、比较详细地引用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的文章。从引文可以清楚地知道:增加写作的“任务型指令”抑或“驱动型指令”,“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要求考生精准审题、精准立意、精准表达,这是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作文命题的独特要求与的有意而为,目的是避免考生套作与宿构,拓展和完善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

二、写作指津

试题做到了开放性与限制性的和谐统一:一方面,试题采用中性叙述(不含命题人价值取向与情感倾向的叙述),没有先入为主的价值取向与情感倾向,“大李”“老王”与“小刘”,任凭考生说他们之中的“谁更具风采”;另一方面,试题要求精准审题、精准立意、精准表达,必须在体现自己“思考权衡与选择”的基础上精准回答“谁更具风采”,而不能模棱两可,泛泛而谈,说“XX具有风采”,甚至说“都具有风采”,因为试题要求回答的是“谁更具风采”(类似于1996年的高考作文题《我更喜欢漫画<>》),而不是“谁具有风采”,更不是“都具有风采”。说“XX具有风采”容易,说“XX更具风采”很难。考后询问学生得知,他们大多忽略了“谁更具风采”之“更”。岂止是学生,在几个语文群与老师们讨论,很多老师也忽略了这个“更”,认为“更”字无需关注,可以忽略。然而,该题的写作难点及区分点就是落实那个“更”,落实“更”字方为切题,落实“更”字方显功力。

那么,如何围绕试题的“任务型指令”抑或“驱动型指令”写作,落实好那个“更”字呢?

1.审题时关注细节,注意“更”字。要注意到材料叙述及题目要求中的一些关键性细节,充分注意到那个“更”字,落实好那个“更”字。材料中的“大李”“老王”与“小刘”,代表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爱好、不同追求的出类拔萃者,都很优秀感人。虽然命题者没有先入为主的价值取向与情感倾向,考生可以完全自主地根据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立意,可以完全自主地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与情感倾向表达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或写“大李更具风采”——“笃学敏思更具风采”“矢志创新更具风采”“科技强国更具风采”“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更具风采”等;或写“老王更具风采”——“爱岗敬业更具风采”“练就绝活更具风采”“取得非凡业绩更具风采”“使‘普通技术’变为‘完美艺术’更具风采”“焊接大师更具风采”“大国工匠更具风采”等;或写“小刘更具风采”——“平凡者更伟大”“热爱生活更具风采”“捕捉时间美景更具精彩”“感动他人更具风采”……但材料的三处表述细节必须关注:第一处是“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之“更”;第二处是“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之“综合”;第三处是“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之“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要关注这三处细节,在“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谁更具风采”的思考、认识及理由。为什么要在思考权衡与选择的基础上落实那个“更”字呢?很容易明白:试题是问你“谁更具风采”,而不是问你“谁具有风采”,要求回答的是“谁更具风采”,而不是“谁具有风采”,更不是“都具有风采”;这正如1996年的高考作文题“我更喜欢漫画《》”,要求阐述的是“更喜欢”,而不是“喜欢”,更不是“都喜欢”。如果不注意表述细节,不关注那个“更”字,仅仅认为是要写出其中一个“具有风采”,或者“都具风采”,应该算不得审准了题。情形正如别人问你“张三与李四谁更优秀”,你答“张三优秀”或者“李四优秀”或者“都优秀”,都是答非所问!

2.表达时进行比较,充实内容。关注了细节,审准了题目,明确了表达重点,表达时无论写“大李更具风采”,还是写“老王更具风采”,抑或写“小刘更具风采”,都要做到内容充实,理由充分。怎样做到内容充实,理由充分呢?必须做到不仅写出“大李”“老王”“小刘”各自“具有风采”,而且要在比较中落实和突出他们之中的一个“更具风采”。表达时要体现“权衡与选择”,就必须进行比较与取舍,在权衡选择及比较取舍中落实和突出那个“更”字。“更具风采”之“更”隐含的信息是:三人都“具有风采”,但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认为他们其中的一个“更具风采”。而要阐述其中的一个“更具风采”,就必须运用比较法,在指出他们“都具风采”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权衡与取舍来体现其中的一个“更具风采”。比如:在重点写“大李更具风采”的同时,适当让“大李”与“老王”及“小刘”相比较,以突出“大李更具风采”;同理,在重点写“老王更具风采”的同时,适当让“老王”与“大李”及“小刘”相比较,以突出“老王更具风采”;在重点写“小刘更具风采”的同时,适当让“小刘”与“大李”及“老王”相比较,以突出“小刘更具风采”。一定要综合思考,有所权衡与选择,在比较中落实和突出那个“更”字,而不能选择一点不及其余,无视那个“更”字,只谈“大李具风采”,或者只谈“老王具风采”,或者只谈“小刘具风采”,甚至谈“大李、老王、小刘都具风采”。

难点是寻找比较点,讲清楚“更”的理由,使自己的理由能令人信服。寻找比较点,考虑各自的价值及代表性是一个重要的思考点。比如:写“大李更具风采”——“笃学敏思更具风采”“矢志创新更具风采”“科技强国更具风采”“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更具风采”等,在重点写“大李”的同时,让他与“老王”“小刘”作比较,在比较中突出“大李”比“老王”和“小刘”更具风采的理由,如“大李”的“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比“老王”的“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以及“小刘”的“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档次高与贡献大……同理,写“老王更具风采”——“爱岗敬业更具风采”“练就绝活更具风采”“取得非凡业绩更具风采”“使‘普通技术’变为‘完美艺术’更具风采”“焊接大师更具风采”“大国工匠更具风采”等,在重点写“老王”的同时,让“老王”与“小李”“小刘”作比较,在比较中突出“老王”比“小李”和“小刘”更具风采的理由,如“老王”的“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比“小李”的“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特殊个例更具广泛性与代表性,比“小刘”的“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特殊个例更具广泛性与代表性,更加档次高与贡献大……同理,写“小刘更具风采”——“平凡者更伟大”“热爱生活更具风采”“捕捉时间美景更具精彩”“感动他人更具风采”就要在重点写“小刘”的同时,让“小刘”与“老王”“大李”作比较,在比较中讲出“小刘”比“老王”和“大李”“更具风采”的理由,如“小刘”的草根身份与良好爱好,比取得突出贡献的“大李”及“老王”的特殊个例更容易学习,更具有代表性……

总之,高考将逐渐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这启示我们,对全国卷的命题导向特别是作文题的命题导向应该格外关注,而围绕“任务驱动型指令”写作,做到精准审题、精准立意、精准表达,应该是值得格外关注的命题导向之一。

注释:

①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②袁贵仁《明年高考25省用统一命题试卷》,参见中华网:

http://news.china.com/zh_cn/2015lh/news/11170076/20150308/19358872.html

③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语文学习》2015年7-8期合刊。

(原载上海《语文学习》第3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03054.html

相关阅读:寒假在家学习,如何才能实现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