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在考试前要多做题、热身、找题感”!这也是我反对的,所谓热身、找题感,不是多做题就可以达到的,我觉得应该找到一个很好的模式,找到一个很好的解题方法,这才是我们备考最重要的。解题的方法在《全国考试说明》文科和全国各地的考试说明综合里面有四项能力目标及要求,这四点是最早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地理命题的秘书罗列的。这四项要求的当初罗列是给文科综合的四项能力及目标的要求,这四项应该就是解题的步骤。如果我们一定要说模式、方法,我向大家推荐这四步。
第一步叫: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要审题。通过审题要获取信息,因为在试题当中有些信息是有用的,有些信息是无用的,要把有用的信息拿来,无用的信息去掉。然后要解读信息,把信息拿来以后要把信息组合,解读就是试题中提供的情景、材料、条件、有用的信息,然后还要解读一下这道题让你解决什么问题,咱们通常说的就是已知条件是什么,还有就是求证什么,要通过获取信息、解读信息把他搞清楚,要审题。这就是为什么在解题的过正中审题特别重要,而审题过程当中需要一个非常平静的心态。如果心理状态不平静审题获取信息会有丢失,解读信息会把有些信息整合不进来,特别是已知条件和求证没有完全弄清楚,所以第一步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实际上就是审题的过程。
第二步叫: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要开始搭桥,所谓搭桥就是信息里面的经过获取、解读、整合、明确了已知条件和求证,然后要运用工具来解决问题,所谓的工具就是知识,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基础知识,这个知识必须是在网络知识的基础上,顺着网络把你需要有用的知识调动过来,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这个时候要把它调动过来,调动过来以后要运用知识和前面解读整合完的信息搭桥、结合起来,运用调动过来的知识解决前面要解决的问题,这是答题的第二步。这两步的过程是个搭桥的过程,搭桥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在第一步到第二步的过程当中就是考察你的思维品质,一、要快,思维敏捷。二、要有思维的整体性。第三、有些问题如果是探究性的问题,那你的思维必须还要具有创造性、有个性。
所以运用知识解决前面整合好的信息,这一步是搭桥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考察思维能力是考察能力的核心,每一个学科都是如此,第二步、运用知识、调动知识、解决问题,解决完问题用一个字回答高考是“写”两个字回答高考是“写字”,最终高考是要用笔落实在卷面上,这就叫描述与阐释。尹老师曾经多次的讲过一句话:“动笔才是思维的真正开始”我没有说前两步不是思维,前两步从第一步到第二步,特别是从第二步到了第一步这是个思维搭桥的过程。
但是要把思维的结果描述和阐释清楚,落实在笔头上,所以动笔才是思维的真正开始,后面我们还要说这个问题。有的同学只耕田不播种,特别是学文科的同学只看书不动笔。因为高考必定要动笔,描述与阐释还要注意一个问题,要注意答题的学科术语、学科语言、答题的语言逻辑性、语言的层次性,不是答得越多越好,要达的很准确,描述与阐释。
答题的最高层次是论证与探讨,这是新课程的高考和大纲版的高考一个很大的不同,特别是自然学科,里面有些问题是要考察你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实际上就是论证和探讨,来解决一些问题,这是考察你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考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一些能力自然学科是这样,人文学科也是如此,比如地理、历史、政治回避不了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比如今年学雷锋是个热点,学雷锋就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雷锋的艰苦朴素和现在我们提倡消费观念是不是矛盾的,那就必须有论证有探讨,按照积极健康,符合哲学规律的去探讨雷锋的艰苦朴素和我们扩大消费这样一个矛盾的结合点,像这样的题就需要我们的同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论证、探讨。
有的同学说要多做题、热身、找题感,实际上热身、寻找题感的过程我个人认为就是回归前面所讲的四步的过程,如果仅仅把做题叫做找题感、热身,我觉得是不对的,应该回归到解题的相对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当中来,这样遇见每一道题,都按照这四步来做,你的题目会答得很完整、完美,这道题的成绩就会很满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10414.html
相关阅读:“十字交-法”在解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