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有许多优点。首先,运用启发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运用启发式教学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训练,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再次,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下,从提出问题开始,到形成概念为止,始终处于探究情景中,以极大的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目前一些启发式教学局限于教学方法改革,忽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整体配套定位和设计,注入式教学思想和方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从而制约启发式教学的活力和效率,使教学中"双边活动"或流于形式,成为公开课的"样板",或成为常规教学中教师轻松偷闲的借口。由此导致这种启发式教学与素质教育目标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是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改变思维类型。"显然,在教学改革这个整体行为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计是基础,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设计是核心,教学结构、过程和方法的选用和设计是手段。启发式教学应该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方法设定的有机整体。近两年来,我们针对启发式教学实践的片面性,加强启发式教学的整体改革探索,结果表明:"激、启、发、疏"的启发式教学能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目标,达到内容、形式和目标的有机统一。
激,即激趣,激活。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但它绝不等同于导入过程,而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第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这一阶段从教育教学目标上否定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基点定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情境和呈现的社会实践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相关联,最好不是结论性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这一阶段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呈现,剌激学生的学习兴奋点。
启,即开导,启迪。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基本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以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承接第一阶段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教师讲授知识的高超艺术和水平不在于如何准确、完整、系统地把知识交给学生,而在于能否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阶梯,在教师有效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该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貌。学生学习形式是被动的,但在思维活动中,仍然居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
发,即发散、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叩开知识的大门,但如何掌握知识的内涵,把握知识的构成,还要靠学生发挥认知能力,积极、努力地进行自我探索。在教学结构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这一过程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有意制造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故意误导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在教学技巧上,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错误观点的学生,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
疏,即疏导,疏理。在经过激、启、发三个阶段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的内涵和构成。这一过程带有总结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的认知结果,推导出结论。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情况允许的话,教学结论最好能紧扣教学阶段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温故而知新。
运用"激、启、发、疏"的启发式教学,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从教师的功能看,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基本线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广泛搜集现实材料,设定使用的媒体和教学方法,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扎实、科学、全面的备课将使课堂教学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这个层面看,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上课的工作量。
2."激、启、发、疏"的启发式教学是对"讲、记、背、考"的注入式教学在目标、内容、形式及手段上的根本否定和变革,但它并非一种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维模式。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有机穿插,将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充实和丰满。
3.必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信息容量大,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有感染力,概括性强,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这些特点都能在启发式教学中有效发挥出来,体现素质教育目标。
4.在激、启、发、疏四个不同教学阶段,注意师生角色变换和衔接。在"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媒体呈现资料或事实,学生进行思考或联想,学生处于主动角色位置。在"启"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析,拉近资料或事实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动角色位置。在"发"教学阶段,不仅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处于主动角色位置,而且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学生同样处于主动角色位置。在"疏"教学阶段,教师进行疏理、归纳,处于主动角色位置。整个教学S活动呈现出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线、以教师主导为辅线的动态构成。
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还不完善,还需不断充实。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将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潜能得到发挥,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培养学生一生受益的自主探究能力。有理由相信只要广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那么一定能培养出大量高素质创新人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13570.html
相关阅读:武昌起义的意义及成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