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数学离不开生活,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来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足以证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课堂上,使他们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让他们在“做数学”中体验“生活数学”,使他们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死教育当然学起来索然无味,把这种呆板的教育变活是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带给学生以学习的快乐是我们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有激励、推动他们学习的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求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惯用的方法就是不断设计问题情境。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动力。

  二、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当学生有了学习教学的需要,学生就会推动自己去学习教学。这时,教师应当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时,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工具去感知,也可以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和实地测量。

  三、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体验。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有时候往往只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其实,人都有求成的心理。只有当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他们的心里才会有一种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加倍关注。其次,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绝不挖苦、讽刺;要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否定所谓“权威”定论;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要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的,至于提出、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只有这样,才能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接受这一份“宝贵的礼物”吧!让数学学习活动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所以,作为灵魂塑造师的我们,更要努力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在自己“做数学”中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胡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18304.html

相关阅读:如何纠正学生“马虎”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