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有三种意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方捍东 陈社教

中考现代文阅读可谓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学生刚考完后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可成绩揭晓后,才知道自己阅读题的得分并不高。究其原因,大都是缺乏文本意识、文体意识和中心意识,才导致答题要么信息提取不全,要么术语表述不准,要么答题不够深刻等等。殊不知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不能脱离文章无中生有;任何技法的讲解,都不能离开语言捕风捉影。下面笔者就一些实例谈谈做现代文阅读题时应该具备的三种意识。

一、文本意识

文本意识,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等文本内容自觉关注的心理倾向。这种意识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学生一定要走进文本,尽量用原文中的词句答题,这样答案就能接近参考答案,阅卷老师看到要点,就能给分,避免了被误判的危险。

例1:细读文章第一段,说说“姥姥”这一称谓有哪两层含义。

原文:在中国的北方,孩子们称自己母亲的母亲为姥姥。此外,当领着孩子的母亲遇见自己所尊敬的老年女性,也常常会很自然地对孩子说:“叫姥姥。”孩子清脆地叫着,姥姥无比怜爱地答应着,于是“姥姥”的含义便不单是血缘关系的一种确认,她还是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象征。她每每使人想到原野上肥厚、沉实的泥土和冬天乡村燃烧着柴草的火炕的温暖气息,她充满着一种人间古老的然而永不衰竭的魅力。(摘自《冰心姥姥您好》)

参考答案:①自己母亲的母亲;②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老年女性。

例2:读冰心的来信时,作者为什么感到“她宽厚的心怀无处不在”?

原文:读着这样的信,你会发现在冰心那平和、宁静的外表之下,那从容、温和的目光之中,还有一份对于中国最广大农民的深深的爱意,这爱意不仅表现在她为灾民慷慨捐款一万元,还渗透在她对青年作家描写最普通的民众之美的热烈希冀里。也许她的年龄和身体不容她再去更多的地方,但她宽厚的心怀无处不在。(摘自《冰心姥姥您好》)

参考答案:①冰心对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充满深深的爱意;②冰心对青年作家给予鼓励,寄以希望。

上面两道题的答案,很明显在文章中有现成的句子,只要学生稍微有点“文本意识”,稍加提取,就可能获得满意的分数。记叙文有时还要概括人物形象,找出人物性格特征,明确各段的中心句,等等,都可运用“文本意识”,尽量将题目做全、做对。同样,这种意识在做说明文、议论文时也可大展身手:说明文往往要找出说明对象、中心,说出事物的特征,明确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等题目;议论文往往要找出中心论点、分论点,概括出为证明中心论点的几个事实论据,指出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等等,有了“文本意识”,才有可能让答案严谨,让阅卷老师无可挑剔。

二、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就是对文本体式自觉关注的心理倾向,它是衡量语文教学是否具有语文味的重要依据之一。中考三种文体往往交替出现。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住一些文体方面的术语,这样回答问题时,就会简洁明了、准确到位。

各种文体都有它的特征,它的术语,如:说明文,是为了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议论文,是为了论证论点;写人的散文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抒情的散文要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景的散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情,或者托物言志;小说,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再如:“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它是一种修辞手法,为了使描写的文字生动形象,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在说明文中,它是一种说明方法:打比方或作比喻,往往能通俗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某种现象。在议论文中,它是一种议论方法:比喻论证,便于生动形象地说明道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学生答题时如果脑中没有“文体意识”,就会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那是很可惜的。

例3:本文(《交流》,作者:曾文光)论证说理的方法很有特色,请作概括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比喻论证。例如“交流有时应点到即止,像蜻蜓”,十分形象地证明了“交流应把握方寸和尺度”的观点。

答题时如果没有“文体意识”,学生就有可能说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或说成“作比喻的说明方法”,那后面的举例说明也会随之出错。在平时的训练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只有常常强调,时时提醒,学生才有可能具备这种“文体意识”,才会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三、中心意识

中心意识就是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能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这样答题才能到位、深刻。

例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

参考答案:(1)作者回忆的是已逝去的乡村生活,相对现在而言,那确是“远去的”了。(2)“远去的乡村”留有作者美好的回忆,和现在的“城市文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3)文章表达了对已逝去的和正在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担忧、失落,引发人们对未来发展的思考。(4)标题新颖,吸引读者,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中可以明显发现,学生答题时,如果没有中心意识,答案是很肤浅的,当然得不到高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告知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的时候,要清楚文本的主旨,以便在后面做题时,尽量往“主旨”靠拢,能说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能说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27125.html

相关阅读: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