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为什么会出现失误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目前,高三学生体现在考试卷面的失分主要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高中生的智力差异很小,因此决定学习成败的主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

但是,“非智力因素”往往容易被忽略,究竟在高三紧张的复习中以及上考场之后的应试过程中,这样的“非智力因素”会造成哪些失误呢?高三一线教师们结合多年经验,提供了最为经典的失误类型。这些事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作为提示,我们希望他们的提醒和建议,能为考生们提供一些参考。下笔速度太快,答案张冠李戴

去年,一个文科女生参加高考,她觉得数学考试比较顺利。但在考试结束后核对标准答案时,她突然大哭起来。原来,她在解答第20题时,把等比数列的公比1写成了2,虽然解答过程全对,但整道题可能一分都得不到。

点评:

这是很常见的失误,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试时心情紧张,心理负担沉重,总担心时间来不及,答题速度太急太快,没看清题目条件,没有及时检查,造成失误。第二个原因是缺乏自信,对自己做的答案总是不放心,总怀疑会算错,结果重算一遍反而错误。

建议:

这种粗心或者笔误是否可以避免呢?第一,限时训练,写综合卷作业时可以定时定量完成。第二,定期反思,对每次错误用红笔批注写明原因,整理成册,经常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第三,耐心自信,对自己能做的题目提醒自己一定要耐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第四,熟题生做,对自己熟悉的题型,要把它当陌生的题目来做,解答题的第一问一定要检查清楚再做第二问。第五,运算训练,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第六,理清概念,把容易错误的概念性问题、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认真研读。

特别提醒:现在评分标准基本上不考虑将错就错给一点分数。只想做难题,输在基础上

某学生高二时学习成绩在班上为中上水平,进入高三总复习后,总认为老师上课复习的内容以前学过,自己都掌握好了。上课时经常不听课,自己做习题,且多数在做能力要求高、思维容量大的题。

点评:

高考各科命题,难度控制在0.6-0.65之间,基础题占全卷的75%左右,已经没有了往年的“难题”。稳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切忌好高骛远,专攻教辅中的难题,追求所谓的“站得高看得远”或虚假的“成功的快乐”。

建议:

高三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任教学科的专家,他们对《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均有深入地研究,对学科知识点的难易、能力要求的高低把握最为精准,对概念理论的易混、易错点,高考的热点了解最为清楚。作为高三学生必须很好地与老师配合,按老师的要求去听课、复习,认真完成老师精心编制的复习练习。

特别提醒:在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后才考虑去选做少量的教辅资料中的典型习题。一目十行,题中数据都抄错

某学生理解能力强,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看题一目十行,漏看1至2个题设条件,是造成其失分的主要原因。如理综考题中要求写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分子式却写成结构简式,要求写工业制法的原理却写成实验室制法,甚至出现从题干中抄写数据或公式都抄错的失误。

点评:

该类学生在考场中急于将考题做完,生怕时间不够,结果会做的题都做错。

建议:

适当放慢读题速度,读题时用笔在试卷上将关键题设条件划出来,对于选择题的答题要求,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像“正确的”和“不正确的”、“相同的”和“不相同的”、“有错误的”和“没有错误的”这样的细微差别,万万不可马虎大意。焦虑过度,考场大失误

一位成绩中上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想通过大跨越式的进步而进入拔尖生的行列。结果一上考场就紧张,遇到一题不会就思维混乱甚至记忆空白,结果后面的题都无法做或做错。

点评:

考生必须准确客观地评价自己,遇到暂时不会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去做后面的题,也可以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及题目中应用到的概念、公式等。

建议:

临考前的身体状况、气候变化、交通状况、考场环境、监考人的态度、题目难易程度等都可能使人情绪波动,考生必须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考试失分原因很多,如:知识方面的因素有遗忘、概念模糊、原理不清、规律未掌握;思维方面有思维过程不深入、紊乱、不会判断、推理不严密、知识点联系中断;心理方面有审题不清、运算错误、粗心大意、焦虑过高、知识的负迁移、暗示的消极影响。

特别提醒:在平时的学习考试中进行针对性的转变训练,争取每次考试都消除1-2个不利因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34969.html

相关阅读:2017高考化学及其应用题型训练(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