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言之,“状元”是一个踏脚石,是一块起跳板,头顶“状元”的学生,可以为自己争得更好的选择机会。各地高考的状元,有许多就充分地利用了这个选择的机会。北京高考的文理科4名状元,上海、湖南等地高考的文理科状元,全部选择了就读香港的大学;截至目前,仅在包括北京在内的6个省、区、市,就有11名高考状元选择了南下香港;仅香港大学一家,今年就收到了1万多份来自大陆内地高中生的申请,升幅比去年增加14.8%,香港大学计划在1万多名大陆内地申请者中,招收本科生300人左右,其中已初步决定录取的40名北京考生中,文、理科最低分数线分别为638分和654分……
香港的大学,近几年把越来越多的大陆内地高考尖子生收罗走了。不是香港的大学来“掐尖”,而是大陆内地的高考尖子生唯恐自己不尖,入不到人家香港的大学的法眼里去。如此一来,大陆内地的一流大学,无形中就被“二流化”了。北大、清华成了高考尖子生去不成香港的大学之后的退而求其次的备选。不仅如此,高考状元以及尖子生的选择还让大陆内地一些一流名校的“掐尖”之举显得特别可笑。
有道是“人往高处走”。但是,什么时候,香港这个弹丸之地上的大学就成了“高处”了呢?1842年,清廷准备在割让香港岛的条约上签字之时,紫禁城中上朝的文武官员竟少人听说过英人索要的香港岛的名字,更多人甚至连其所处何地都不甚了了。1898年,新界租约使得香港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地域边界。这一年,正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大学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之年。此后12年,1910年,香港第一所大学香港大学的前身??香港西医书院方才成立。
实际上,香港的大学,非简单的“高处”二字所能尽其优势。在相对开放环境中长大的新一代高中生,不过是把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实际感受运用到了他们的选择之中。当然,有着相同感受的人一定大有人在,而高考尖子生的选择不过是代表了大多数高中生的选择而已。但是,在现阶段,只有高考的尖子生才得到了可以遵循自己的感受而去选择的机会。人们可以看到,录取大陆内地考生的大门对香港的大学开放一点,中国大陆内地的一流大学就立刻显现出了其“一流”只是关起门来、在相对封闭环境中的“一流”的尴尬。
香港的大学,信息流通自由,学术自治,国际化标准管理,仅这几点,就不仅是其相较大陆内地大学的优势所在,也是吸引大陆内地考生前往的亮点所在。大陆内地的大学,改革开放之后,在大楼建设上突飞猛进,在大师培养上乏善可陈。许多大陆内地大学的教授既不教也不授,整天忙于赶场子、跑官当、拿基金、争项目,大学开设一些靠点名和考试来维持课堂出席人数的无用课程,名校的大学教授抄袭剽窃不了了之,教师频发什么“两套房”、“没4千万别来见”、“我的宝马车号有4个8”等等“雷言雷语”……这样的大学,也的确不配再吸纳优秀的人才坯子。
连续几年,大陆内地的一流大学并未因为香港的大学“掐尖”而焦虑。毕竟,中国大陆的考生太多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37660.html
相关阅读: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