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的教学实践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国学大师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兴旺发达的希望,当代青少年更是新世纪的第一代新生力量,他们能否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现实生活汇总大部分中学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热爱祖国,并能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以期将来能够报效祖国,但是还有部分青少年距离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还有相当的距离,由于学生心理不健全造成社会危害的令人心痛的事件层出不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投毒案,让人心寒不已;还有以前的"马加爵案","药家鑫案",甚至十几年前的"朱令案",这些血淋淋的事例都反映了当代青少年人格中的不健全。

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教育的情况下,总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就家庭原因来讲,现在大部分的中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什么苦都不舍得让孩子吃,什么活都舍不得让孩子做,好吃的好享受的先给孩子,父母以为这是爱孩子,其实是在害他们,结果造成这些孩子不肯吃苦,养尊处优,依赖性强,缺乏爱心,缺乏责任心,社会意识薄弱等;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走进城市,成为一名"城市建设者",而他们的孩子则成了留守儿童,父母因为工作忙碌,在外地奋斗拼搏,长期不跟孩子生活在一起,无暇照顾孩子,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还有部分孩子是祖孙隔代教育,这些"小候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能也没有机会得到父母的教导与指引,很容易犯错误;学校方面,由于应试教育,在一味追求高考录取率的同时淡化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诸多因素致使当代青年问题频生,更可怕的是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甚至出现了"危险的14岁"问题,这些孩子正处于长身体、求知识,逐步确立其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求知欲很强,同时分辨是非的能力弱,这时期的学生,既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努力学习而接受到好的思想,也容易把控不住自己,被媒体、网络、游戏中不好的思想所污染,所以帮助中学生顺利度过"危险的14岁",学校的学科教育应该配合家庭教育,担当起健全人格教育的重担。

二、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与健全人格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案例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这次课改的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著名历史教育理论专家赵亚夫先生认为:"素质教育首先是个性教育。历史教育首先是人格教育。我把人格教育作为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注意将历史人物教学和健全学生人格教育相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甄选了22位在世界历史上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们虽然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速或者延缓历史的发展进程,如何对这些人物进行评价是我们历史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下面是笔者上课时的一个教学案例: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影视、推荐书籍等,目的是让学生能具体了解孙中山,亲身感悟孙中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1.学生演讲:孙中山给我的感动。

通过课前观看电影和阅读书籍,让学生以《孙中山给我的感动》为题进行主题演讲。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历史人物和人格教育相结合,通过伟人的成长故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并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学生1:给我们讲述了少年孙中山早年在意奥兰尼学校读书时,由于自己的穿着和语言跟学校里其他白种人不同而遭到同学嘲讽的故事,他通过一场拳脚比赛打败了所有的嘲讽他的同学,并豪放地说了一句"中国人不可辱"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这个故事说明孙中山在少年时代就有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生2、学生3等略)

【教师总结】

孙中山满怀一腔爱国热情,前后奔走革命三十几年,终于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他身上我们看一看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愈挫愈勇的革命斗志,与时俱进的可贵品质,忧国忧民的博爱情怀,终其一生,孙中山不愧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通过这样的结合,让学生真正能从伟人的事迹中学到可贵的品质,从而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课本上其他伟人事迹我不再一一累述,重要的是将历史人物教学和人格教育联系起来。

三、历史人物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的策略

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在人物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呢?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专业素养。著名特级教师郭富斌说,苏联小说《古丽雅》中说人有四个高度,而中学为第一高度。中学生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高度,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合格的教师教出不合格的学生。我们需要一大批真正的"明师"??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天之师,作为人类文明传播者的历史教师,责无旁贷。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武装自己,做一名真正的文明传播者;其次学生必须广泛阅读,增强思辨能力。现在的教材基本是"以事带人",或者说只有历史事件没有历史人物,殊不知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真正创造者,所以在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以人事说理"的习惯,注重人的作用和力量。

评价历史人物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历史人物本身的复杂性,所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以一个字"好"或"坏"来论处,而是要把它还原到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下,看看这个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否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等。同时还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一分为二地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养成理性思考的学习习惯,具有怀疑精神的学习方法等等,这样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秉记总理教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期树立健全的人格。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潜心研究,精心备课,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素材,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教育效果的,以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38114.html

相关阅读:历史教学中如何做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