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基础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不少教师认为,自己教了半天,学生就是不学,因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如果教师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配合,互促互进,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学生的厌学情绪很严重,有一些学校厌学学生比例在30%左右,而厌学是有方向性的,有的学生厌学这门课,但不厌学那门课,如果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厌学的学生就少.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只埋头教书,不管学生的反应,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必须着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能有效地解决厌学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因此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无兴趣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现在的数学课改革,不应该只是老师授课,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因此老师想出一个好方法,让学生讲课,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增强了我们的创造能力.我也曾有过讲课的经历,从讲一道题到讲一章节的内容,这期间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在同学面前不光需要勇气和足够的胆量,同时,也要你知道怎样才能调动好学习主动性,会细心聆听学生的见解,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配合.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爱因斯坦语)”,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人对某一方面有兴趣,应付在这方面下工夫,主方面的才能就容易提高.所以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发展学生自理的前提.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与方法

  1.开端引趣,激发欲望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不能像例行公事似的,“现在我们上课从第几页到第几页……”我在课堂上就是要把学生的情趣勾起来.在讲正课前,设置引言非常重要,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防止学生的厌学情绪.

  我在讲解函数图像时,先引导学生回忆每天都听天气预报,想不想知道同一地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什么样的?这样为讲解函数图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解决学生厌学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

  2.挖掘魅力,引起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知识本身的.我们当教师的不要总想以考试刺激学生,而要挖掘教材的内涵,用教学内容扶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知识本身的魅力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能吸引人,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更持久、更深刻的动力.

  我在讲一道题时用到“等比级数求和”的知识,有的学生想多知道一些,于是我在讲课前先讲一个古代传说故事:印度国王要重赏发明64个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麦子,第一格只要一粒,以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二倍,这64格都摆完就行了.国王说你的要求太低了.讲到这儿,我问同学们,你们说这要求低不低,同学们议论纷纷,我在黑板了写出18466744078709551615这个大数字,对同学们说,这就是西萨要得麦粒总和,相当5270亿吨,等于全世界200年生产的全部麦粒.同学们听后都很惊讶,我接着说,这叫“等比级求得”也就是此题所用的知识.同学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

  任何内容的教材都有一定魅力,魅力是使学生为之神往的力量.所以,对任何教学内容都要深刻钻研,仔细揣度,多方研讨,挖掘魅力,它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教与学双方都感到轻松有趣.

  3.开展比赛,适当竞争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就是“高度兴趣”之意.

  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竞争,例如:口试比赛、笔试比赛、计算比赛等.

  4.科学难题,引人入胜

  陈景润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原因之一是他的中学数学老师以歌德巴赫猜想为数学上的“皇冠”,希望同学去摘取.这疑难问题吸引、激励着陈景润,使他能在这个问题的钻研、探索中表现了极大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个事例告诉我,在教学中,要善于以本学科里尚待研究、解决的科学难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东坡有首《琴声》诗说得好:“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就是说主体与客体结合,主体作用于客体才会发出声音,单是客体不会出声,只有主体也发不出声,必须结合起来才行.因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应该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地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石凤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55764.html

相关阅读:掌握数学特点 学会科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