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他,或她,在楼梯台阶上倚墙或栏杆一坐,打开书本,台阶这尺多见方的空间,便是其私人属地。于是,楼梯左右两侧,自上而下,有序无声,便有两行书室。若哪处空着两个台阶,就有人悄无声息地坐进去,好像坐进阶梯教室那么自然。
②
那两行个体书室里的人,用心捧着那一本本书。上下楼梯的人,小心翼翼地,生怕侵犯了左右两行私家属地。我从他们的世界路过,轻轻地走下楼,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③
这就是京城著名的楼梯——
从三联书店的一楼通往地下一层的楼梯。
④
席地而坐是三联给予读者的特权,读者可以一天24
小时不花钱享受“
悦读”
。我不由得想起“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里可谓“
书架前,书堆间,书人不释卷”
。
⑤
一眼镜男,肤色与衣裤的颜色和他身前身后的一架架书的色系相近,感觉他在这地上一定坐了很久很久,坐到和书架们长得越来越像。有人在那两行书架间找书,走到他跟前,只能从他腿上跨过去,他已经穿越到他书中的世界里,并不知道有人从他的世界穿越过去。
⑥
一书生搬了一厚摞书,在书架间找到一张塑料凳,立刻在此凳上安营扎寨。他坐下后,先长出一口气,然后双腿合拢,权当书桌,把那堆书码放在这“
桌”
上,再用眼镜布擦擦眼镜片。安家完毕,他靠在身后的书架上,双脚前又是高高的书架。他的“
家”
在书山的谷底,光线是绝不充足的,但他是绝对满足的。那架势,好像要一本一本细细读来,沉醉在自己的家园。
⑦
一个小女孩,她光洁的长发,纯白的泡泡袖,婴儿肥得可爱。她在“
学术研究”
的牌子下,吃力地来回抱起一摞又一摞的学术书籍。据说她的家长要买很多的书,可是腿脚不便没有很多的力气。她一定不懂学术,可是她一定与众不同。
⑧
又两行书架间,一对少男少女都在读自己的书。少男,白T
恤,黑框镜,牛仔长裤。少女,白帆布鞋,天蓝裙,松松地挽了条发辫搭在肩上。突然就想起“
花前月下”4
个字,那又如何比得上书前书下的诗意和对精神旅途的思恋?
⑨
有一种两层的用来取书的梯子,能坐在梯子上的是佼佼者了。一个小男孩,脖子上挂着家门的钥匙。左手握一瓶打开的矿泉水,右手捧着一本翻开的书。坐在“
高岗”
上,喝口水,看看书,这孩子是这个书店里“
头等舱”
的享受者了。
⑩
书店一楼靠窗处和地下一层都有一行小方桌,桌上有一个小台灯,桌旁可以坐两个人。比起书架间的“
书人雕像”
,这两行桌旁坐的都是神仙了。我累极的时候偶见有一空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么会有这样的好运呢?我真要当一把神仙了。想想吧,我拥有了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
?
饭馆、市场,到处都是嗡嗡的人声,但这里,似乎回到默片时代,那银幕上打着的文字是:他在读书,她在读书……
?
三联有一种带万向轮的购书篮,拉动的时候,才让人惊觉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
声音”
。那声音,一下把我拉回到好多年前,哈佛的一个雪夜。那时,我陪先生在燕京学社访问。他天天读书到凌晨3
点,无论如何也读不过来燕京图书馆的藏书。有一晚我们在学社复印了一千页书,直到凌晨4
点多,我们拖着带万向轮的购物车走进寒夜的雪地,嫩黄的路灯,把冬雪染成暖色调。我们踩在积雪上的声响,使这幅暖色调的画面有了音响,有了动感,有了快感。我真想谱一曲《雪夜波尔卡》,如果我会作曲的话。
?
世界上最光明的灯,是书。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纸质书……
不,我相信我不会见到这一天。
?
忽然又想起渥太华的国会图书馆,在一层层19
世纪的拱形顶下,有一个显得格外小的门。推开那扇小小的门——
哦,天!这是什么地方?我好像走进了一幅辉煌的经典油画。那阔大灿烂的三层楼,好像歌剧院的三层包厢。一本本书像贵族似的坐在一层层一格格包厢里,俯视着一个个走进来的深怀仰慕之情的本国人、外国人。图书馆的不少工作人员在工作,却没有一丝声音。他们被定身在这幅油画里。
?
走出国会图书馆,回头再看看那扇小小的门,想起那个“
石门开”
的童话。只要在山前叫一声“
石门开”
,山洞就大开了,里边堆满了耀眼的珍宝。
?
电脑可以取代图书馆的库存,但是永远不能取代图书馆的雍容美丽。
○17
走出三联,偶回头,才发现沉沉夜幕里大玻璃窗内的书店这么明亮这么温暖,好像我在台下观看舞台上的灿烂,又似听到美声的歌唱:啊,我的太阳,灿烂的阳光。
○18
此刻,我站在北京午夜的街头,望着三联书店的耀眼和美丽,想着,那里的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读书人。
(取材于陈祖芬的同名散文)
20
.下列各句中的“
世界”
,与“
我从他们的世界路过”
一句中的“
世界”
,在含意上最接近的一项是(2
分)
A
.他已经穿越到他书中的世界里 B
.并不知道有人从他的世界穿越过去
C
.世界上最光明的灯,是书 D
.那里的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21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开篇作者将三联书店的楼梯台阶称为“
私人属地”
,意在说明读书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的高贵奢华。
B
.在凳子上安营扎寨一段,作者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将一个书生对书的痴迷表现得淋漓尽致。
C
.哈佛雪地夜行,作者写“
嫩黄的路灯”
形成“
暖色调”
,表现了沉浸在读书生活中的充实与温暖。
D
.“
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
意谓真正的读书人稀缺,饱含作者对当代社会精神生活匮乏的忧思。
22
.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出自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作者以此表达自己对三联书店中的坐读者十分尊重、不敢相扰的心情。
B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出自弘一法师李叔同的词作《送别》。作者以其为仿写对象,勾画出读者不花钱享受“
悦读”
的盛景。
C
.“
花前月下”
出自唐代白居易《老病》诗“
昼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作者意在借此表达对青年学生虚掷青春、游戏人生的批评。
D
.“
石门开”
是作者联想的一个童话。童话这一文学体裁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作者以此浪漫之笔形象地表现出图书馆内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
23
.文章第⑩
段中作者感叹说:“
我拥有了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
结合文意来看,这一感叹有哪些含意?(5
分)
24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
?
段有何作用。(6
分)
25
.第
?
段中,作者认为电脑“
永远不能取代图书馆的雍容美丽”
。结合文意来看,这里的“
雍容美丽”
表现在哪些方面?(5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20
.(2
分)B
21
.(3
分)C
22
.(3
分)C
23
.(5
分)答案要点:
①
累极的时候能够有一把椅子一角桌子,我是幸运的。
②
与那些阅读条件一般的读者相比,我能有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可算“
神仙”
了。
③
三联书店的读书氛围感染了我,使我享有精神上的优雅与优越。
评分参考:第一个要点,1
分;第二、第三个要点,各2
分。意思对即可。
24
.(6
分)答案要点:
①
承接或小结上文,对读书人的沉醉与痴迷作了高度概括性的表达。
②
与饭馆、市场等场所相比较,突出了书店的安静,进而强化了对超越世俗的精神生活的推崇。
③
以默片的无声引出下文对声音的惊觉——“
那声音,一下把我拉回到好多年前”
,使文章自然地进入新的部分。
④“
似乎回到默片时代”
,隐含着对传统生活方式包括阅读方式的怀念,为后文表达对纸质书的珍视作铺垫。
评分标准:本题6
分,每个要点2
分,答出3
个要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25
.(5
分)答案要点:
①
空间的阔大灿烂 ②
书册的丰富高贵 ③
影响的深远广泛 ④
环境的典雅静穆
评分标准:本题5
分。答对一个要点给2
分,答对二个要点给3
分,答对三个要点给4
分,答对四个要点给5
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59484.html
相关阅读:《嗨,迈克!》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卖羊》阅读答案
高二文学类小说阅读《对话》附答案
《黑色模拟》阅读答案
《毒不死的狗》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