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课重读系列《声声慢》渲染艺术欣赏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可以说,李清照是深谙渲染艺术的著名女词人,她的《声声慢》就是将渲染用到极致的代表诗作。全诗内容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是用叠字渲染

先是动词的叠用,“寻寻觅觅”的意思“寻了又寻”。这一叠用,我们可以想象女词人似乎先在室内找,再到庭院寻,最后跑出屋面对天地轻声唤的情形。可是夫君赵明诚早到了另一个世界,留下的是极为冷清无生气的空房和落寞的词人自己。“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内,词人就如此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脱。如果说“寻寻觅觅”从动作形态,表现出词人孤寂彷徨、心绪茫然、神思恍惚的样子,那么“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则从感觉方面细致地描绘了词人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

二是写景渲染

“乍暖还寒”表明天气忽寒忽暖,“晚来风急”,写入夜秋风猛起。这样的气候最容易让人致病。不过身上的病还可“治”与“养”,而心中之愁却就难以调养了。所以词人说“最难将息”,意味着身与心的伤痛。要抑止自己的悲痛情绪,恢复到平静的状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接下来的景象分四层铺开。

一是词人想借酒浇愁,却不料大风忽起,寒气砭骨,一下意绪全无,词人很清楚,“三杯两盏淡酒”难以驱散她心头浓重的愁云。

二是词人在百无聊赖中仰头望天,正值雁群飞过,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在往日,丈夫不在身边时,看到它们,便会产生“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喜悦,而今后丈夫永远不会再给她写信了,此恨又如何能消?

三是出现在女词人眼前的景象是“满地黄花堆积”。女词人有采摘黄花装点案头的习惯,可如今丈夫故去,她再也没有心思这么做了,只是任它自开自落,以至于“满地堆积”,一片荒败景象!

四是女词人独自“守着窗儿”,只盼快些天黑,让所有这些触动她生死殊途之恨的景物都淹没在这沉沉的夜幕里,可偏巧这时候又下起了细雨,雨点打在梧桐上,点点滴滴,滴滴答答,不断地重复。在凄清悲凉,漂泊无依的词人听来雨不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而是仿佛敲打在她那破碎的心上……

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还是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景景含愁,处处成愁。

这种种浓重的凄苦的景象一层深似一层地真切地表现了词人的愁苦,让她产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念头,也强烈地震撼我们的心。

在词人的反复渲染之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她的最难调养的身心之愁:晚年?凉之愁、睹物思人之愁、无心赏菊之愁、黄昏雨击梧桐之愁。

三是反问渲染

全词出现了四个问句,一是“怎敌他、晚来风急?”意思是“三杯两盏淡酒”根本就敌不过寒劲十足的晚风。通过酒力敌不过风力,强调借酒消愁愁难消,秋风袭人更增添了浓浓的新愁。二是“如今有谁堪摘?”意思是夫君已经故去,已经没有人摘花相赠了。这是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是如今人老珠黄,还有谁会像夫君样怜惜呢?三是“独自怎生得黑?”意思是怎么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四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表明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

这四个反问句,都表否定之意,加浓了词人的情感色彩,加强了抒情的力量,传达了词人心中难以抑制的喷涌而出的愁苦与孤寂。四个反问句,推波助澜,把词人的情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

由以上可以看出,《声声慢》无处没有渲染。为什么词人要选择渲染这种方式呢?

可以说,没有渲染,或许李清照还是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佳作,但恐怕不会让我们有如此细致而深切的感受,恐怕无法让我们真正理解她晚年在国破家亡中的悲凉遭遇和无尽的愁苦。是渲染将词人的愁绪愈积愈浓、愈结愈大,最后达到难以遏制的地步,这样让人读之有九曲回肠、愁肠百结之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65746.html

相关阅读: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