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创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精彩巧妙的问题情境,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能让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去发现和创造,给学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由情人境,学习欲望高涨,兴趣浓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就一些做法加以总结,就此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数学实验的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也不例外,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有些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自实验去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发现得出概念,探索反思中掌握数学概念.
案例1:椭圆概念(1)学生动手实验,获得感性认识。(授课前一周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一个鞋盒的外壳、两个小图钉和一条细线)先用图钉将细线的两端固定,再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得图形为椭圆。
(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先固定图钉再系细线,是否一定能画出椭圆?试试看.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当细线长大于图钉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长等于图钉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长小于图钉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这一环节整个课堂气氛高涨,学生纷纷作答。
(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较易掌握,不易犯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应大于焦距的错误。
二、通过趣味性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善于用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来创设和谐、欢乐的教学气氛,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重要环节,运用得好,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学习新知识的真正意义。下面是在听课中所听到的一位老师创设比较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案例。
案例2、等比数列前n项和
师:同学们,我愿意在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000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第一天给我回扣1分钱,第二天给我回扣2分钱,第三天给我回扣4分钱……即后一天回扣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你们愿不愿意?
(问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因“数字1000”的诱人盲目回答:“愿意!”,有的因“条件”有没有陷阱沉思不语,而有的同学却在对“收支”情况进行“核算”。在一两分钟后,突然有一位同学举手这样回答到)
生:应该算出1+2+4+…+229的和,然后与1000×30×100比较,但我不会算1+2+4+…+229。(同学们发出一阵笑声)
师:这位同学很聪明!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一个“等比数列前n项和”问题……
通过这样一个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不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更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产生“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内在动力。事实上,这节课同学们至始至终呈现出高昂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后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不得不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
三、创设数学概念教学问题情境应注意问题
1.注意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
有了恰当的问题情境,还必须注意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笔者认为:问题情境的呈现要以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前提,并重视知识的发现和探索过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问题的呈现能使学生充分地层开思维活动。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要急于将答案告诉学生,应把发现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暴露。
2.注意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由于数学概念、规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创设情境的方法又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1)要有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够得着”;(2)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3)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4)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论文中心,作者:宋林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71794.html
相关阅读:2017年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方法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