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应该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与价值,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教,使数学课堂得以文化的润泽,在实践中,本人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赋予生活气息,体验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最终要回归到实际,为人类社会服务。学习《数据的代表》后,可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下问题:某公司在对外招聘时称该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超过1200元,吸引了一些工人前往做工,但到月底发工资时,工人们发现自己和周围的工人,月工资却只有800元,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去找老板说理,老板说:大家不要激动,我这里有一份工资清单,我将证明我讲的话是真话,没有欺骗大家。请分析工资表,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的确,老板没有欺骗工人,工人们之所以有上当的感觉,问题在于他们不应该去关心平均数,而应该去关心大多数工人的工资——众数。在这个问题中,学生帮助工人揭穿了数据造成的假象,从而更进一步理解了平均数、众数在反映数据信息方面的差异。俗话说得好:“数字不会骗人,但人可以利用数字骗人”,通过这一问题,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更明白了:知识的获得不仅仅在课堂,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
二、揭示思维过程,还原生命活力
数学知识面临着一个“冰冷美丽”和“火热思考”之间的抉择和转换。如何将学生置身于科研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生动过程,引导他们亲历观察、猜想、验证、建模、应用等数学活动,进而获得一种更有力度、充满张力的数学思考以及触及心灵的精神愉悦,这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关注并努力实践的问题。
例如:在无理数的概念教学时,我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对角线是多少厘米?”,学生先是计算,很快就发现“没有哪个数的平方等于2”,学生的思维进入了批判和发现阶段,开始寻找哪个数的平方等于2,先后经历了“没有一个数的平方等于2——没有一个整数的平方等于2——没有一个分数的平方等于2”的探索过程,学生感受到数又不够用了,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数的平方等于2呢,猜一猜这个数大概是多少,”学生继续探索。
三、挖掘人文情愫,营造文化氛围
数学课堂基于知识,更应在知识的基础上,将数学与人文相融,使二者在融合中获得升华。笔者认为数学课堂中可挖掘的人文素材是极其丰富的。有可动学生之情的数学人文知识、精神,有可发学生之志的数学家的趣闻、轶事,有可启学生之智的数学重大思想、猜想。
例如:数学家们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态度;屡遭失败、永不放弃的意志;身处逆境、矢志不渝的精神都将极大地鼓舞学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尤应利用这份精神食粮,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科学精神,激励学习。譬如,介绍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介绍杨辉的事迹和成就;开始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对解析几何所做的贡献;利用书本“读一读”的丰富资源……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课外读物、因特网查找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童年故事及他们严谨治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还有可与学生一起探访历史数学名题,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在数学活动课上,根据学生掌握数学的程度,适当地安排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
如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解决“幻方”的不同策略:杨辉法、罗伯法;介绍欧拉哥尼斯堡的“七桥问题”、牛顿的“牛吃草问题”等等。这些历史数学名题,因其精妙的解题思想与策略,向学生展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将会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激荡着他们的心灵。
四、渗透思想方法,启迪学生心智
离开学校后,真正能留存于个体脑海中的具体数学知识、技能往往很少,但数学方法、策略、思想却常常以更为内敛、潜在的方式沉积于学生内心深处,成为他们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支撑。这是数学文化价值集中体现的又一重要方面。较之于知识、技能而言,方法、思想和策略更为内隐,常潜伏于许多看似普通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敏锐地予以捕捉、判断、放大、外化,并在课堂中予以传递。
五、提升审美情趣,净化学生心灵
数学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已成为数学得以发展与价值取向的重要原动力。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对数学美的教育,把数学教育异化为做题教学,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令人深思的。数学课总是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事物,用最和谐的图画抽象最形象的形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审美价值。
对美的追求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美的挖掘与发现,必然能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在教学中让学生欣赏数学中的美,体味数学的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可大大改变目前数学课枯燥乏味的现状,让学生学得情趣盎然,在得到美的享受、思维的启迪和素质的陶冶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数学审美能力,促进他们人格个性、情感体验的全面和谐发展。
数学教育所要传授的不仅仅是一套概念体系,也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技术和结论,而应当是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播。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很好地整合起来,使得数学教育也成为人文素质的教育,并使其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也是终身的内在的品质。只有这样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才是正是一趟美妙、丰硕的精神之旅。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吕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77912.html
相关阅读:看尖子生是如何高效利用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