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然地理的复习方法及备考策略
1.统揽全局,关注面,采用微专题突破主干知识
如宇宙环境的主干知识是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所带来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区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等。从近两年的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出,昼夜长短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经纬度距离运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们眷恋的对象?
因此,在一轮复习中,从自然地理学习的面上,采用微专题案例式复习法进行较为系统的知识归纳整理,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考生可以结合《考试大纲》,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归类整理,如日地关系、地球运动、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时间运算、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河流地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水平自然带分布规律等,从小切口进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各个突破,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此外,还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以提高复习效率,如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分布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2.采用归类法,化零为整
形成知识体系,强化对基础概念、原理的应用能力纵观近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其实就是在考查地理基础知识。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素、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运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等。对这些主干知识,考生要准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3.梳线抓点强化训练,抓好单元知识过关?
复习时一定要注重梳理知识线和考点,有的放矢。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考点,落实到教材中,以土地资源与人类为例就是:?
采猎文明阶段:人口数量少,土地的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
农业文明阶段: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土地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阶段:判断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不再依据土地肥力的高低、耕作的难易程度,而是依据土地的区位、用途等。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使非农业用地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复习时必要的综合训练是为了提高知识技能、答题技巧和综合能力。在第一轮复习中应加强单元练习、阶段练习及适当的综合练习抓好单元过关。采用全息式地理知识菜单式复习法,把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分解,以近两年的高考真题为蓝本,强化相关地理知识延伸性练习和知识掌握的程度,以不变的知识有效应对高考的多视角变化。同时,练习内容应该具有鲜明的选择性,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选择那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选择那些易错而又确属重点的知识考点、学科渗透点;坚持多练题、多看教材。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最后我想在说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们觉得地理特别抽象和生活没太大关系,我想说,生活之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例如阴晴冷暖,昼夜更替,日长日短,抽洗脸池子按钮的旋转,冬夏季节影子长短等等,都有地理的影子,因此地理就在我们生活中,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好地理其实真的不难,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80555.html
相关阅读:高考地理最后冲刺试题:人口的变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