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讲堂:提高复习效率的秘诀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化学复习首先要树立宏观意识,一个居高临下的心理优势,这是锻炼各种能力,提高复习效率的制胜法宝,也是笔者几年连续送毕业班感受最深的一点。所谓“宏观意识”,就是通观全局、把握全局的能力,宏观与微观相互融通的能力。可以理解为问题实质,也可以理解为思维主线,还可以理解为知识框架、教材主干。它可以深入到每一章节、每一概念、甚至是每一知识点。

  一、树立宏观意识,是当前形势所趋

  当前高考出题的意图与原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施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已成为高考内容的主攻方向。基础知识不牢固然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但思维不活跃,能力不强却是学生获得不了高分的关键因素。有些学生掌握知识一盘散沙,进到题里出不来,这就如同坐井观天的感觉,身处井底想把一块大石头搬上去,急得团团转也难成功,而要站在高处,先观察周围的环境,看中学学科网用什么工具能把它弄上来,那办法就多得多。我经常跟做不出题来的同学说,把题拿远一点,从整体上再观察这道题也许就能发现它的答案。只有树立宏观意识,才能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统揽全局,高屋建瓴的认识问题,知识之间融会贯通,各种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复习效率也就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树立宏观意识,提高记忆能力

  记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复习中有一些学生就反映化学知识点多,琐碎,易懂难记。我常跟他们讲:零散的珠子,我们一手抓不了几粒,如果用一根线把珠子穿起来,提出线头就可以带起一大串。记忆也是这样,分散的、片断的知识记得不多,也不能长久保持。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就会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痕迹。这就需要树立宏观意识,采取科学地记忆方法,才能提高记忆效率。

  从宏观上讲我们先要认识化学中的主干知识:

  大的方面,整个高中化学分基本理论(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重要的金属元素钠、铝、铁和重要的非金属氮、硫、氯)、有机知识(包括烷、烯、炔、芳、醇、醛、酸、酯)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中的若干个知识点。知道了这些就对化学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小的方面,对于每一章节、每一概念、每一种物质性质的重要知识点都应该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以干带支,加强记忆。例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这一章,化学平衡标志和等效平衡都是本章的主干知识,平衡标志参考书上罗列很多,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更无从记忆。我教给学生,只要给他分一下类,分为根本标志和间接标志就行了。根本标志就是化学平衡状态概念中提到的V正=V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这两个不需要分析,一定是平衡标志;而间接标志需要分析,但只要把握住一条:没平衡时是否是这种情况,如果没平衡时也这样,那它就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等效平衡原来新授课时,有的老师给学生讲了等效平衡的两种情况和结论,可是学生不理解,过后就忘,复习时我就让他们抓住其实质,等效平衡就是平衡不移动,然后根据这一根本点分析,学生都有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记忆非常深刻。

  三、树立宏观意识 提高解题能力

  提高解题能力,是复习的最终目的。拿到题后,别急于动手做,先从宏观上看一下它是属于哪一章、哪一类题型的题,因为不同章节都有各自的解题思路,例如:《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这一章一般用位构性的关系解题,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镁铝》这一章解计算题经常用终态分析法或原子守恒;《铁》易考查反应先后的规律;《电解质溶液》比较离子浓度大小时应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问题;考速率的计算时,别忘了单位的换算等。

  另外不同的题型也有不同的做题顺序和方法,我们平时就应该在解题方法上去寻求它的规律,树立一个宏观的意识,到时候考什么题型就知道往哪儿想。这种规律包括解题常规的切入口,容易犯的错误等,譬如在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时,无非是从电离、水解、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方面来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与否,最应该注意的是是否给出反应物的量,“少量”、“过量”、“等物质的量”等等,给出的量不一样,反应的生成物可能不一样,这是最容易错的地方;对于有机反应信息题,首先要读懂、理解所给予的信息,尤其是信息中的反应过程,推导有机物时就要充分利用给予的信息(多数是依样画葫芦),结合官能团性质或反应中分子式的差异来解决;设计实验时一般是从“原理成立、操作简捷、现象明显、结果正确、安全环保”等几方面考虑;若是计算题,别忘了有目的的做题法,即设几个未知数就得列几个方程……认识了解题的规律性,既能提高解题的正确性,又能提高解题的速率。下面附以两道例题来加以说明:

  例1、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 、FeI2,若向该溶液中 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CCl4,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若一开始就一个一个的分析会很麻烦,无谓的浪费时间,通过观察选项特点:A、C、D中都有①而B 中没有,所以先分析①,根据Fe2+的还原性大于Br-,Fe2+被氧化,不能说明Br-一定被氧化。因此①错,选B。这样不用全部分析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例2、由钠、硫、氧、氢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四种化合物,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盐和盐;乙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与CO2或CaO反应生成酸和碱,则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甲可能为Na2SO4 B. 乙一定为硫酸

  C.丙可能为NaOH D. 丁一定为水

  解析:读完题要注意到选项分两类,“可能”和“一定”有何不同,然后分析题意时要注意?甲、乙、丙、丁分类,甲应属于盐,硫酸钠或亚硫酸钠;乙属于酸或酸性氧化物;丙属于碱或碱性氧化物;丁为水。这样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很容易选出答案B。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一句话,在复习中,我们只有做到胸中有全局,才能手中有实力。

  来源:高分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84441.html

相关阅读:学习化学的4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