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教育界的公认,这种模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成功,特别是学困生。它有助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实践,不但提高了学校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轻负下提高学习质量,真正的做到高效减负。本文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谈谈“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低;小;多;快;成功
一、从校情出发进行科学定位
笔者所在的学校店口一中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学生近1300人,其中外来建设者子女将近300人,占总数的20%。学区区域内的学生中本来就有较大一部分学困生,再加上外来建设者的子女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学习基础差异大,学习习惯差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中学困生的占有率比较高。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如何帮助所有的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摆在全校老师面前的难题。
二、概念界定
“低”就是教学一定要照顾到“起点低”的学生。通过对每位同学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分析,分类设定学习目标。“低起点”实际上是教师在上课前的准备工作,通俗的说也就是我们的备课工作,即备课时要做到起点低,使基础差的学生能容易理解和接受。
“小”指的就是“小步子”,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预期可能达到的实际目标;然后小步前进,一个一个脚印,踏实前进。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安排教学的内容。
“多”指的就是“多活动”,就是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活动让这些学困生参与进来,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快”指的就是“快反馈”,就是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不能仅仅是老师讲,还要有学生练,更有老师的查。当发现学生有问题直接予以解决,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如果没有问题,也要直接表扬,使得学生能立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受到鼓励的学生也更乐于接受之后的任务。
三、具体实践
(一)“小步子”??可操作
“小步子”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教学要求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每一点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以这种激励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时时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感到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进学习的自信心,使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可操作性。
对农村薄弱学生而言,数学教学中,部分知识跨度大,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教学步子减小,层次增多。
(二)“快反馈”??提效率
学困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不可能通过一次努力就能达标,需要重复的多次的练习才能掌握知识。因此快反馈有着特别意义,它可以及时矫正问题,通话强化训练来达到目标。“快反馈”就是在每层次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只有教师的讲,还有学生的练,更有教师的查。当发现学生有问题直接予以解决,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如果没有问题,也要直接表扬,使得学生能立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受到鼓励的学生也更乐于接受之后的任务。
四、收获成果
通过“低、小、多、快”策略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成绩差生学习成功,使差生建立了自信心、自尊心、胜任感、成功欲和学习兴趣,从而为提高整体水平扫清了障碍。从“低起点”出发,全体学生就进入状态,到“小步子”操作,通过“多活动”参与,最后“快反馈”的四环节中,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都在参与,时时都有成功,始终处在积极的获取新知识的亢奋状态。这样,所有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自信心增进了,学习动机强化了,质量当然也就提高了。
课堂教学中注重低起点,小步子,辅以多种活动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在成功地完成学业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确立了成功的信念,不断争取更多更大的成功。试想,有了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必胜的信念,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这与刘京海老师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出发点就是基于以下三要相信: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成功相一致的。
总之,“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时时觉得获得成功并不艰难,从而在愉悦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容易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努力争取成功、善于获取成功所必须具备的自信力、意志力和创造力。我们坚持实施“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校的科学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坚信“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教学策略的运用,会极大促进“高质量 轻负担”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张大均.《论因材施教的策略》,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7期
[2]李进主编,吴国平,许苏副主编.《教育领导智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3]郭景扬主编.《现代课堂教学与管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86611.html
相关阅读:数学分析课程中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