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思考、希望——写在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来源: 高中学习网

1981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1992年8月改名为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学会”)。1993年9月13-15日,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在沈阳市召开。会议期间,第四届理事会成立,我继张刚、马俊明、王惟镛之后担任了理事长。1997年10月第五届理事会成立,我连任理事长。2001年10月11-15日于杭州市,学会召开了第十一次学术年会,第六届理事会成立。我在卸任之前为学会20年以来的工作作了总结报告,对所有理解、支持和帮助过我的同仁-我的师长、同辈和后生致谢,然后我把理事长的“接力棒”交给了龚亚夫老师。我清楚地记得我向新一届理事会提出了“团结、学习、改革、提高”八字希望,并表达了我对学会未来的信心,预祝学会在亚夫的领导下创造更大的辉煌。

时光荏苒,转眼已过十载,现已是第八届理事会。近几年,我虽然参与学会工作不多,但我浏览了学会近十年来的大事记,发现学会在前20年工作的基础上,不仅增加了大量的活动,而且在发动群众的广度上和学术研究的深度上都有了很大提高。我任职期间所开展的活动基本上都得以延续,并且有所创新和发展,搞得有声有色。为此,我感到十分欣慰,当我被邀撰写此文时,我欣然允诺。而一旦我坐下来提笔草拟提纲时,我感到思绪万千,久久缕不出个头绪来。最后,我来了个快刀斩乱麻,决定按纪念文章传统写法将此文分成三个部分:回望、思考、希望。

一、回望

在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中,我以“开拓奋进的20年”为题小结了学会前20年的工作,这里无需赘述。本文重点回顾2001年以来的工作(参考《基础外语教育发展报告三十年》第38-42页)。在这个阶段,教育部2001年6月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会围绕落实这两个纲要的精神,把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中小学外语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团结全国外语教育工作者,开展学术研讨、教改实验、师资培训、对外交流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1.发挥学会的组织协调和研究导向功能,组织开展群众性教育和教学研究活动

学会除继续坚持开好学术年会、每两年开展一次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还与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合作,成功举办了“中小学英语教科研工作高级研修班”。研修内容涉及英语教师行动研究、英语教育研究的方法策略、外语教师撰写论文中的问题、外语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势等。专家还就教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实施操作、成果表述等进行了具体指导。

学会与《学英语》报社联合启动了“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课题单位和参与教师的研究热情高涨,研究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学会举办了各种专题研究活动,如怎样把具体教学目标进行细化的实验研究、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方式的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英语阅读教学的研讨等。

总体说来,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成长和外语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教师开展科研和教研活动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从近几年的科研成果看,教师的研究活动已开始重视对教育主体的研究,重视多学科理论支持,重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重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从参评论文的质量看,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做到选题得当、资料翔实、方法科学,反映出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有了切实的提高。

2.发挥学会的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升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

学会一如既往地在全国各地开办教师培训班,与英语周报等报社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新课程和教材的培训活动,还举办了研修班和教师论坛,例如特级教师论坛,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学会还重视民办中小学外语教育的发展,于2005年8月,组织召开了全国首届民办中小学外语教学研讨会。

3.深入研究外语教学实践,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会仍然每年举办一次课堂教学观摩暨研讨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每次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甚至三五千名一线教师参加研讨,该项活动成为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教研活动,也成了优秀教师展示才华的平台,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在此项活动中脱颖而出,快速成长为当地的教学能手,甚至蜚声全国。更可喜的是学会还组织了俄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近几年学会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淡化了竞争,加强了研讨,邀请课程专家对观摩课进行现场点评,请执教教师说课、观摩教师评课,收到很好的研究和导向效果。概括观摩课的特点,一是执教者普遍重视了在课堂上创设学和用英语的语境;二是重视了实践过程,引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掌握学习策略;三是重视了情感因素,如注意激发兴趣、引导观念、运用激励性评价等;四是重视了教学活动的效益,使学生学了英语会做事情,促进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执教教师和观摩教师现场受益,优秀课录像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全国各地英语教师备课和开展教研活动的参考资料和研究案例。

4.探索评价改革,表彰优秀教师,总结推广外语教学经验。

为了表彰和鼓励外语专业扎实、教学思想先进、教学成绩突出的外语教师,学会一直不断举办了全国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的评选。通过评选,学会积累了教育教学评价的经验,发挥了在教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5.组织了提高学生外语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活动

学会曾组织过中小学生SEAS等级测试、词汇游戏、作文比赛、夏令营,中小学生英语能力大赛,组织过学生出国学习。现正在筹办首届全国学生戏剧节,丰富校园文化,扩大学生视野,提高他们运用外语的能力及其综合素质。

6. 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会组织的研究与服务水平

学会与许多国家外语教育机构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如与IATEFL和 TESOL以及英国文化委员会和美国使馆教育处等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在互换通讯、互派学者、吸收会员和会员访问等方面达成了协议。几乎每年都会有学会会员或理事出席TESOL或IATEFL的年会。学会外国语学校部还组织外国语学校校长赴国外参加学术活动。近年来又与TESOL

Asia建立了联系。通过这些对外交流,使学会能够分享世界各地的外语教学经验和成果,宣传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思想,拓宽我会和全国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学术视野。

二、思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会30年来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活动。这就是:研究中小学外语教育与教学的理论和各种实践问题;组织各种学术活动,交流外语教学和教研工作经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向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反映中小学外语教改情况,并提出建议。学会第六、七、八届理事会在以龚亚夫为核心的领导下,承继了前20年已有的业绩,创造了更大的辉煌。今年为了庆贺学会成立30周年,亚夫建议开展写论文、开年会、采访、研讨、出纪念册等一系列活动。这个建议极好,此纪念册的出版就是其中之一。我所策划的论文集《探索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是为了纪念学会30华诞的。这些活动给大家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一方面回顾以往的成绩,另一方面也不约而同地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外语教育事业顺应了改革的大气候,在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师的发展、评价体系的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等方面不仅成绩斐然,经验丰富,而且还形成了我国自己的基础外语教育文化。可以说,我们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的路子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肯定我们的成功之路,以增强信心,鼓起勇气,继续前进,取得更大的发展。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形势下,问题也不少。分析起来,与基础外语教育有关的大体有以下几点:

1.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精神有所缺失,伴随着西方某些低端商业文化的入侵,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恶性竞争泛滥,甚至一些浅薄、颓废,鼓吹享乐 、放纵的殖民地文化也搭车载入,从而对年青一代的信仰、追求、责任感、完备人格的形成造成危害。(陈宝泉,2010)功利主义渗透到教育领域、这片净土也遭到污染:学术腐败、学校乱收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累禁不止。这里极需要我们考虑的是,中小学外语教育如何加强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抵制这些污泥浊水对青少年的腐蚀!

2. 基础外语教育尚存在不平衡、不科学、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关于不平衡,张正东和我已多次论述过。所谓不科学、不协调,主要指我国外语政策目标偏离了我国社会发展对外语的需求(鲁子问,2011),就是说脱离了中国社会对外语需求的实际。外语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该使我们的国民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语。但是,外语不是每个公民必要的谋生手段,不需要每个人都具有很高的水平。目前我国的外语政策定得不尽合理,中等职业教育(不管什么专业)必修外语课程、几乎各种职业招聘都要求外语水平,大学不论什么专业都必须通过外语级别考试才能毕业。近年来,外语教育不断升温,致使英语学习低龄化,为了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幼儿英语、胎教英语也热起来了,补习班或培训班很火。为了保证子女学好外语不惜重金选择学校,造成教育不公平,出现学校高收费、“入园难”等现象。2001年,国家提倡小学开外语,在英语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仓促上马,许多地方教学质量低下,挫伤了不少小学生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败了他们的胃口”,给他们持续学习带来了困难,也形成了小升初、初升高衔接的困难。这也是无视中国实际追求“跨越式发展”所形成的一个“苦果”。

诚然,我国总体说来外语水平不够高,崛起的中国急切需要具有高水平外语的国际型人才。但是要培养高水平的外语精英,需要多种办学模式:除了普通学校,还要有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学校、双语学校、国际学校或国际班、民办学校等。“一条龙、多语种、高质量”的要求就是为了培养高级外语人才的目的提出来的 高中生物。只有在有条件的学校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对于普通义务教育学校甚至高中都嫌过高。如果我们不能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外语教学目标,我们就难免会造成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3.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主要根源仍是“应试”。分数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学习承受了太重的压力,童年背负了沉重的包袱(柳斌,2010)。学校的升学指标成了直接的教育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一功利目标,没完没了的考试,无穷无尽的题海,分数排队、排名,学校之间明争暗斗,简直是把高分追求当成了教育的全部任务。这怎能不令人心焦!这样的压力已经产生了恶果,使得不少学生不堪重负而厌学、辍学,甚至轻生。

应试教育还扭曲了外语教学的正常秩序。受高考指挥棒影响,英语教师授课多围绕词汇和语法,实用性操练大行其道,忽略了学生思维训练和心智发展;实际语言能力较差。(黄远振、陈维振,2011)功利主义的教学目的必然会影响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和教学思想,受应试的束缚,他们因循守旧,不敢改革创新;不能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发展个性、因材施教;甚至某些教师的师德水准有所下降,例如有的老师课内不给“真经”,留给课外补习班传授以增加收入,等等。

三、希望

以上问题可以说都是在新的形势下出现的,是近几十年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快速发展中产生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党的9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已指出了执政党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个危险。这说明党中央的头脑是清醒的,必然会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加强自身建设,纠正错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胜利前进。我以为,学会作为教育部领导的中国教育学会下属群众性学术团体,有责任上为政府教育部门出谋划策,下为广大师生服务,在解决教育,特别是外语教育中的问题中发挥作用,做些实事。我希望学会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继续努力,并在以下四个方面能有所创举。

1. 争取在教育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外语界有影响的机构、团体和有识之士研讨当前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热点问题,提供解决办法,为领导部门决策起到一定的参谋作用。为此需开展调研工作,如了解我国社会对不同层次外语人才和不同语种人才的需求,了解各种高质量、多语种外语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办学模式,调查发达地区、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外语教学状况,调查学前(幼儿园)和小学英语教学状况、初中和高中课程实施、及外语高考改革的情况等。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理清问题、寻求对策,研究建立外语教育教学规划,以保证我国基础外语教育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方向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李岚清等领导的关心下,教育部的领导分别于1978年、1982年、1986年和1997年组织召开过四次全国外语教育工作会议或座谈会(曾有教育部副部长亲临会议指导),对外语教育工作提出了具有战略性的建议,有力地推动了外语教育改革。也正是在教育部的领导和支持下,成功地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中学英语教学调查(刘道义,2008)。学会曾为1997年的全国外语教育工作座谈会的筹备做了工作。希望学会通过努力能够促成类似的会议再次召开,那将是外语教育界的幸事。

2. 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帮助提高中西部薄弱地区、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小学英语师资的专业水平。2005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委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研制了《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等级标准及培训、考核、认证》(简称STEPSS)。STEPSS项目组在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做了抽样调查,形成了近74万字的研究报告《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现状调查分析》。2010年8月25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在北京召集了专家审议并通过了STEPSS项目课题中关于标准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报告。学会应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师资培训工作,特别关注上述薄弱地区和小学的英语教师,譬如可以专门举办少数民族地区或农村地区的教研和师训活动、由非英语专业转行的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班、组织优秀教师志愿到薄弱地区“走教”、试行教师资格认证等。

为勉励尽职尽责、师德高尚的外语教师,学会可设“育人奖”,宣传获奖者的感人事迹,鼓励更多的外语教师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利用学会的学术年会和高级论坛等形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对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和创新的研究。尽管课程标准作了修订,有了改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发展。目前对诸多问题就存在一些看法需要探讨,例如,在中国这样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是否应有多元课程和多元评价体系?各地区是否可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采取不同的教学途径?外语教学总目标仅仅提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否与以人为本、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相符合?(章兼中,2011)如何在语言和文化教育中提高人文道德素质教育,使青少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理想?幼儿教育和小学开设外语是否必要?多种外语语种能否在中小学有比例地开设?在中国环境下办外语教育究竟具有哪些特色?学会是民间组织(NGO),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畅所欲言,不同意见交锋,真理会越辩越明,并不一定要形成决议,但是合理的见解形成文字可以发表,可以送交决策机构,供其参考。

继续加强国际交流活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是我们外语学会一个特殊的任务。过去,我们重视向西方学习,因为我们要改变落后的面貌,要崛起,然而我们没有必要“西方化”。林崇德教授对东西方教育所做的辩证的分析很好,他说:“西方教育强调的是知识面宽度、学生的独立性和实践能力;而东方的教育模式以培养逻辑思维为出发点,强调的是知识的深度,采用的方式是读书、统一的规范和集体主义。”的确,东西方教育各有长短,需要加强双向交流,要加强对外宣传我国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要反对搞所谓的“英本主义(native-speakerism)”(龚亚夫,2011)。学会应利用自身的优势,“请进来”、“派出去”参加国际性的会议。我国外语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而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又带有普遍意义,无论参加国外的或国内的会议,都应组织些高质量的发言,也要更多地翻译有关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的文章,让外国的同行更好地了解中国。总之,我们应该在国际上取得更多的话语权,一方面可以增进外国人对我们的了解,减少他们对我国的偏见;另一方面可以向外宣传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粹,让他们与我们共享。东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不仅对外语教育改革创新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培养国际型的外语人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回顾历史,可以说学会现在所处的是外语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展望未来,学会任重而道远。为了持续健康地发展,学会要加强自身的建设,踏踏实实为外语教育服务。在学术方面仍然主张各学派“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学会应开阔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此,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必将会有更为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刘道义主编,《基础外语教育发展报告三十年》,2008年12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国外语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编,《探索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引用的有其中章兼中、黄远振、陈维振、鲁子问、龚亚夫的文章),201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外语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编,《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2001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宝泉,《教育如何面对“国学热”》,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14日

柳斌,《求解“钱学森之问”》,中国教育报,2010年11 月25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9390.html

相关阅读:克服“十四忌” 成为顶尖英语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