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应围绕着问题来设计。一个好的问题离不开好的问题情境。数学情境的创设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为目的合理的创设。

  关键词:悬念问题;猜想验证;联系生活;多媒体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的各种理论无一不是数学问题解决的结果。正如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所说:“数学存在的主要理由是解题。因此,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其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机械地提供给学生,是一堆抽象的文字符号,学生感受不到“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因此,问题情境是指学生可以从情景中激起积极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

  1.设悬念问题创设情境。“悬念”从心理角度讲,就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一种强烈的想念和紧张的心理,这种心理活动,具有很大诱惑力,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强烈、急切的思维欲望。例如在“矩形的判定”这节内容。给学生布置一道思考题:小明不小心把班里的玻璃弄碎了,要到商店买一块玻璃,只带了卷尺去,请问你怎么去检验矩形玻璃是否标准呢?这就引出了矩形的判定这节内容。学生看后跃跃欲试,寻求方法。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学习找到解决悬念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这节课的教学水到渠成。

  2.利用猜想验证来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利用猜想验证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积极的促进学生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兴趣高涨,主动的进行猜想与验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时,教师边讲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小明要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A、B两地的距离,他该如何设计测量方案?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努力想办法找到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体会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知识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学习,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引入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如此高吗?交警为什么总是提醒大家要慢行?说到这里,有些学生在想:这与我们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就在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我用多媒体出示刹车距离与一次函数应用题。学生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而且还怀着急切的心情想知道答案,必然会积极思考,跟老师的思路走,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升。

  4.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理念、目标及教学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能从多角度感受数学,探索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抛物线的平移与旋转及对称性,让学生直观的体会抛物线重要性质,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结论一目了然,学习效果很好。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有方法,教无定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标,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一个重要手段,创设情境对各科学习都有很大作用,尤其是对数学这样一门极具逻辑思维的学科。创设情境使他们一开始有一个形成意向和感知的阶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总之,我们的数学教学只要善于在学生的“好”与“乐”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皱淑霞



 

相关链接>>

1、决战高考数学之五月冲刺复习(学生版)

2、全国各地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调研数学(理)试题汇总

3、全国届中考数学模拟试题汇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95521.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冲刺:三轮复习五大技巧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