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第二章统计”简介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科学,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在客观世界中,需要认识的现象无穷无尽。要认识某现象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观察或试验取得观测资料,然后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此现象。如何取得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并能够正确地加以分析,是正确地认识未知现象的基础,也是统计所研究的基本问题。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数字信息随处可见,因此专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科学——统计学就备受重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数学3(必修)》包括算法初步、统计和概率三部分内容,本章介绍该模块中统计方面的内容。

  从义务教育阶段来看,统计知识的教学从小学到初中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随着学段的升高逐渐提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基础上,《标准》要求教科书通过实际问题及情景,进一步介绍随机抽样、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全章共安排了3个小节,教学约需16课时,具体内容和课时分配(仅供参考)如下:

  2.1 随机抽样                                             约5课时

  阅读与思考 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 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 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约5课时

  阅读与思考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约4课时

  阅读与思考 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学习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及其特征的思想,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通过实习作业,较为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本章知识展开的结构框图如下: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介绍了一些有关抽样调查的知识,本章的侧重点在于如何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样本,了解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是否可靠。关于这个案例,还隐含着方便样本代表性差的问题,教师稍加引导就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通过对“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的思考,使学生能从样本代表性的角度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数字统计结果的科学性问题。

  在学生体会到样本的重要性之后,接下来教科书以袋装牛奶的质量问题为情景,探讨获取能够代表总体样本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科书利用一勺汤来“判断一锅汤的味道”的浅显道理,使学生认识到把总体“搅拌均匀”是取得有代表性总体的关键所在。教师稍加引导,就可使学生体会到“搅拌均匀”的本质是使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入选到样本的可能性相等,这样就自然地得到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随后教科书较详细地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

  当研究的对象为人时,获取样本数据变得更加复杂,涉及到组织问题、心理学问题、道德问题等,教科书通过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

  在第2节,教科书通过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问题,引出总体分布的估计问题,该案例贯穿本节始终。通过对该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这里教科书按照《标准》的要求,主要介绍有关频率分布的列表和画图的方法,而关于频率分布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方面则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初中有关随机事件的知识,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由样本确定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随机性;通过初中有关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了解频率直方图的规律性,即频率分布与总体分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由于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估计总体分布,因此可以用样本频率分布特征来估计相应的总体分布特征,这就提供了估计总体特征的另一种途径,其意义在于:在没有原始数据而仅有频率分布的情况下,此方法可以估计总体的分布特征。

  教科书还结合实例展示了频率分布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对于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重点放在比较它们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适用场合上,使学生能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人通过混用这些(描述平均位置的)统计术语进行误导。另一方面,教科书通过思考栏目让学生注意到,直接通过样本计算所得到的中位数与通过频率直方图估计得到的中位数不同。在得到这个结论后,教师可以举一反三,使学生思考对于众数和平均数,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进一步,可以解释对总体众数、总体中位数和总体平均数的两种不同估计方法的特点。这样处理,可以给教师留下较大发挥空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教科书通过几个现实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描述平均位置的特征是不够的,还需要描述样本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通过对如何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使学生体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科书通过例题向学生展示如何用样本数字特征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阅读与思考栏目“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布的数字特征在实际中的应用。

  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教科书通过思考栏目“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使学生认识到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不能用函数模型描述的变量关系,从而体会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重要性。随后,通过探究人体脂肪百分比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引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线性回归方程(模型)。教科书在探索用多种方法确定线性回归直线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通过气温与饮料销售量的例子及随后的思考 高考,使同学了解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线性回归方程做出的预测结果的随机性,并且可能犯的错误。进一步,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模拟和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地展示预测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在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中,进一步介绍了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强弱的样本特征——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及统计含义,通过分析具有不同相关系数的数据的散点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系数的直观理解。

  二、本章编写特点

  1.强调典型案例的作用

  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在教科书编写时,我们特别注意了选择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例子,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统计原理。例如,教科书中通过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的一次失败的民意调查,让学生体会方便样本所带来的问题,理解为什么要采用随机样本。

  在编写教科书时,还注意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统计方法的精髓。例如在引出简单随机样本之前,用如何品尝一锅汤的味道来类比。

  这种利用典型案例编写统计内容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并在这个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和方法,体会统计的思想,同时也使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2.注意从案例中总结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科书各节的开头,都借助于一个具体的问题情节的探究或思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中总结、抽象出一般规律,使学生体会其中的统计思想来源,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通过开放性问题给学生留下了宽广的探索空间,给教师留下了更多的发挥余地

  教科书中设置了思考、探究等栏目和阅读与思考等选学内容,还在边框中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在教科书中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在教师教学用书中说明了设置这些问题的目的、解答问题所需的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参考答案。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为教师的教学留下更多的余地。

  4.注意与初中相关内容的衔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科书编写时,一方面注意与初中以前学习的相关内容的衔接,同时也注意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比如在介绍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时,介绍了利用频率分布图来估计这些特征的另一种途径,并通过思考栏目使学生发现这里的方法与初中学过的方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5. 注重对统计推断结论的正确理解

  教科书通过边框和思考栏目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实际问题中的统计推断结论。

  6. 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说明

  计算机多媒体及仿真技术,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随机现象,处理数据和画统计图。因为教科书是直接面向学生的书面材料,不同的软件操作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在教科书的各处都详细介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而是把它放到教师教学用书中,并且会配备相应的光盘,以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79947.html

相关阅读: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复习测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