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篇地理小故事:雨中看美人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气象篇:地理小故事

  【雨中看美人】

  “下雨天也要打扮!”这是进入雨季后东京举行的“雨季时装大会”的口号。

  他们由6名模特儿表演的"雨季时装",展出40款雨衣,30款雨伞,雨帽,令人目不暇接。一款由两种颜色和花纹搭配的方雨伞,配上外套,裙裤,给人以和谐,美丽,潇洒之感。难怪有人说,目前在东京的下雨天气也有"雨中看美人"的情趣。雨天同样能给商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借雨促销】

  有一年冬季,广州南方大厦经理从气象台得知来年春季广州地区雨量多,雨季长的气象信息后,便叫采购员打听哪里有雨伞供货。采购员不知何意,奉命从事。几经打听,得知深圳一家公司积压了20万把雨伞,正苦于无法打发。经理当机立断,要采购员将雨伞全部兜揽过来,采购员当时感到十分惊讶,将这20万把雨伞100多万元巨款的赌注压在老天爷身上,简直有点太玄了!第二年春天,果然如预报所言,广州地区进入了多雨季节,那雨一场紧似一场。由于许多商店事先未备好货源,城里的人为买雨伞都纷纷往南方大厦跑。20万把雨伞一售而空,净赚了60多万元。南方大厦终于以借“雨”营销赢得了一场市场竞争的胜利。

  【引雨进屋】

  为了"引雨进屋",东京的一些大型体育馆均利用大屋顶收集雨水,然后送至地下大水池贮存,以备急用,既解难,又省钱。位于东京都的新建科技馆,每逢举行相扑大赛时,每天观众可达1。1万人。为此每天用于冷气机或厕所等的用水量超过200吨,一旦遇到缺水或水供给量受限时,要举行相扑大赛就成了问题。于是,他们从8360平方米屋顶上收集的雨水贮存于容量1000吨的地下大水池内。该馆的年用水量为23700吨左右,其中杂用水9900吨,约占总用水量的40%,地下大水池总贮水量可达7200吨,约占杂用水总量70%。若按东京自来水费计算,可节约2523万日元!雨水成了"液体黄金"。

  【借雨做广告】

  日本著名的衣料店"越后屋"特备有很多雨伞。每逢下雨时,许多未带雨伞的顾客或过路的行人纷纷聚集在屋檐下或店堂里避雨。此时店员便拿出一把把雨伞,"借"给他们,让他们能早点回家。这些雨伞上都印有醒目的"越后屋"三个大字。客人们打着这样的伞在雨中行走,路人都以为这满街的"越后屋"雨伞定是流行的"雨伞新潮"或质量过硬而受青睐的商品,于是纷纷前去该店购买。即便有人"忘"了归还雨伞也无妨,"越后屋"反倒乐得增加几个"永久的活广告"。店里损失了许多雨伞,但却引来了更多的顾客上门。

  【雨水出口】

  善于经营的日本商人发现,水在阿拉伯国家是贵重的商品。在那里,常年数月才下一点雨,唯靠淡水解救水荒,而一瓶淡水的价格相当于40瓶石油的价格,真是滴水贵如油!于是,便着手向阿拉伯国家出口雨水,从而标志着雨水利用已在日本显示出独特的价值。第一个向日本购买雨水的国家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该国每年的雨水进口量为200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此外,日本还积极扩大对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雨水出口,以求获得大量外汇。

  【气象与军事】

  从古至今,气象战的范例比比皆是,像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二战中的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气候都决定了战役的结果。1944年10月,希特勒对前苏联发动闪电战,企图10天之内占领莫斯科。然而这个战争狂人对冬季作战却毫无准备。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德军既无棉衣,也无取暖设备,冻死冻伤者不计其数;严寒还使德军的机械装备牢牢地冻在地上而无法使用。同时土生土长的前苏联士兵却不仅适应这种气候,还擅长雪地作战,最终打得德军节节败退。

  关于气象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早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中就有论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极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这里"阴阳"是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变化;"寒暑"指气温高低;"时制"则是四季时气的更替。孙子明确提出了将帅必须懂天时气象的观点。

  而现代战争节奏迅速,突击性强的特点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湾战争中,美军气象部门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久,就完成了海湾地区的气候分析报告,认为"对伊作战应选择在12月到次年的3月",并具体分析了符合进攻条件的几个时段,结果,1月17日发动的首次进攻便获得了成功。

  1944年6月6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当时气象学家根据高、低空等压线图,经过冷静分析,发现在冷锋过后低压槽到来之前,会有24小时适合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晴朗天气。因此,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在沉思片刻后当机立断发布6日开始行动的命令。然而,德军的气象人员却没有正确地预报出6日的短暂好天气,认为法国西部地区连续数日将会是暴风雨的天气,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盟军不会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发起登陆战役。因此,德军在诺曼底地区放松了戒备,甚至取消一些例行的空中和海上的军事活动,最终盟军诺曼底登陆一举成功。(上述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冷锋过境风雨天气时、过境后的晴朗天气状况豁然明了,自然体验到地理学习的快乐,自然越学越轻松,兴趣剧增 。)

  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人选择了水文气象环境条件复杂的北航线。因为北航线位于高空西风急流之下,气旋活动频繁,航线上经常是狂风怒涛。在这样的航线上商船航行少,美军侦察机也不大可能在这样的洋面上空巡逻,被发现的几率就会很小。

  【气温中的商机】

  据日本气象专家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商品的销售量都受气温的影响。各种商品最畅销的气温是:10℃时是防寒衣料,15℃时是长袖女罩衫,20℃时是空调机,夏装,22℃时是啤酒,23℃时是浴衣,24℃时是游泳衣,凉鞋,拖鞋,26℃时是蚊蝇杀虫剂,27℃时是西瓜,29℃时是阳伞,30℃时是刨冰。商场老板们因地制宜,巧妙地运用气象信息,有的放矢地组织货源,销售,使盈利大增。

  1994年,武汉商场支付3000元信息费,与武汉中心气象台签定了气象信息供需合同,及时得到“今年夏季气温比常年偏高”的信息,便果断决定进大批空调机扩大销售。而其他商场因无气象信息,对一下变“火”的空调机措手不及,痛失获利良机。武汉商场3000元信息费换来了百倍的利润。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上海一些老板的“气象意识”也大大增强。上海第六百货商店的经理们“看天做生意”,把气象预报用于决策经营。1990年他们根据上海气象台提供的“夏季上海将出现高温早,持续时间长”的信息,举办电风扇展销会,仅20天时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如今,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气象信息的利用,并把它作为衡量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德国一些啤酒公司都专门设有气象研究室,把气象信息做为调整啤酒产量的重要参数。据分析,盛夏气温上升1℃,啤酒销售量增加230万瓶。日本开发的“第二天来店购物人数预测”软件,每天下午3点预测次日来客人数多少。预测结果表明,雨天的顾客至少要比平日减少20%。随着商业气象学的悄然兴起,中外许多精明的企业家,大亨们已巧妙地利用气象信息生财致富,仅借“雨”生财就成为商界一个景观。

  村越是日本一家超级市场的经理,以前,他因无法确定每天的进货品种和数量而愁眉不展。后来,一个在气象协会工作的朋友找到他,帮他开发了一个叫“第二天来店购物人数预测体系”的软件。这个软件只要把次日的天气预报输入电脑,这个体系就能准确测出第二天顾客的多少。试用1个星期后,村越一扫愁容。每天下午3点,他根据“体系”测出的数据吩咐采购员去进货,总是很合适;店里因过剩食品造成的浪费降到了最底限度,生意越来越兴隆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09687.html

相关阅读:新生指南:级大一新生入学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