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生物教学中落实“爱的教育”的一些做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在《是谁“杀”了我——毁了孩子一生的一件小事》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位学生因在自然课上解剖活体青蛙而种下暴力的种子,最后走上抢劫杀人的歧途。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我,也影响了我的生物课堂教学的方向。我深刻感觉到在教学中贯穿“爱的教育”是如此的必要且意义深远。在此,将我在生物教学中落实“爱的教育”的一些做法进行整理总结,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让“爱的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元素
很多人认为“爱的教育”只能在语文、政治这些人文学科中反映出来,殊不知生物这个自然学科更能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生物课堂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些动植物实验,此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爱护、“尊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在培养“草履虫实验”中,教师向学生讲明:培养皿中是符合草履虫生长的原液,而不是随便放进一些水,那样会导致草履虫死亡;在进行植物种植实验时,让学生使用符合植物特性的土壤,放置到适合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不可不参考植物的生长特性而随意放置,造成植物生长受到影响或者死亡;在进行“蚂蚁触角的作用”实验时,告诫学生不能用手或工具捉蚂蚁,防止对其造成伤害。试验完成后,将其放回大自然。
生物课堂教学中,还会接触到一些学生不喜欢甚至恐惧的动物,比如,老鼠、蛇、蟾蜍、蜥蜴等。教师要从生物专业的角度向学生解释这些生物在自然界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懂得,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其意义和价值,都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生物元素,比如,老鼠的灭绝会导致其天敌猫头鹰缺乏食物而绝种;蛇的减少会导致鼠灾泛滥;蟾蜍的减少会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等等。从科学角度让学生懂得“存在即合理”,教育学生要接纳、爱护大自然中的所有物种。
二、让学生懂得“爱的教育”的真正内涵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生对其他生物越来越有爱心,但是,很多时候爱的方式和手段不当,对单个生物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教师要借助经典案例,向学生解释“爱”的内涵。比如,在学习昆虫内容时,向学生讲述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次,这位教师与女儿在野外捡到一只蛹。女儿想看到蛹变蝴蝶的经过。半夜,这位教师和女儿一起观看蛹变蝴蝶的过程。她们看到在蜕变的过程中,蛹是如此的痛苦和缓慢,便想帮助它。于是,用剪刀帮其将外皮的口子剪大。之后,蜕变的过程变得异乎顺利,母女两个也为自己的相助而欣慰。然而,很快她们就发现,这只蝴蝶的肚子异常地大,而翅膀和肚子相比则显得小了许多,结果是:蝴蝶无法飞起来。
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懂得爱不是随心所欲的帮助和给予,而是尊重生物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让生物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去寻找这种由于不当的爱而给生物带来的伤害和灾难。学生很快想到了小学学过的课文《自然之道》,作者本来是想救那些小海龟,但是,其他的小海龟接到了错误的信息,全部爬了出来,将自己暴露在危险的境地,成为那些食肉鸟的口中食物。组织学生讨论这个案例,总结爱的内涵:爱护动物、爱护自然,不能随心所欲地给予与强加,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往往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三、教师要身体力行践行“爱的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自觉模仿教师的做事方式、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自身做起践行“爱的教育”,让学生切身感觉到“爱”是生物学习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比如,在学习“鱼不同鳍的作用”时,教师要做演示实验,并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感受。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首先将一条鱼放进鱼缸中,放鱼的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我们要连同水一起倒入,切不可直接用手活用器物捞鱼,导致鱼鳞脱落,对鱼造成伤害。在对鱼鳍进行捆绑时,教师要解释说:我们既要做到将鱼鳍结实地捆绑在躯干上,又要尽量不碰掉鱼鳞。让学生观察被帮助鱼鳞的鱼的游动时,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不同鱼鳍在游动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被绑住鱼鳍的鱼在游动时是多么的吃力和不自主,告诫学生不能随意伤害这些水中的精灵,不能人为去增加它们的痛苦。
学生会带教师的一些“爱”的理念提出质疑,教师要给出合理的解答。比如,学生会提出:猪、牛、羊、鸡、鸭、鱼等,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食物,我们难道因为要爱护它们而不吃吗?那么,那些养殖户怎么办,那些商贩怎么办?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我们不是不可以杀畜禽和鱼类,也不是不可以吃它们。而是,在它们活着的时候爱护他们,屠宰的时候不虐杀,减少它们的痛苦,不在未成年人面前屠杀。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爱护动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践行在人们的每一项生活活动中。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和生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任何人不能以科学实验、人类生存需要、个人兴趣爱好等借口随意地破坏自然和伤害动物。比如,某些个人和机构以科学实验为由,捕猎珍稀动物;目前社会上一些盲目追求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为了商业利益和个人好恶随意引进物种和抛弃宠物的现象等等。引导学生将个人行为与所学知识联系来,将“爱的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在时光流转到21世纪的今天,教育的外延在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传播知识扩展到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从提高学生能力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落实“爱的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生物素质教育具体落实的体现。教师要善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的新突破,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促使我们的生物教学进入崭新的一页,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修养和爱心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16634.html

相关阅读:高考“生物学科”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