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自主学习,习得能力。
[关键词]数学,生活,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开放的生活数学的学习模式,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让课堂教学真正变成孩子学习的乐园。
一、用生活事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的形式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开放教室,把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说明课题内容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事例,让学生知道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连加”时就用这样的生活情景描述并加以表演:“讲台前本来有4个学生,过来了3个,又走来了2个,现在有几个学生?”来解决“4+3+2=?”,通过情景描述,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运算过程。又如:我在教学“元、角、分”时,让学生做这样一题,“一块橡皮4角钱,小芳要买2块橡皮,给营业员1元钱,小芳应找回多少钱?”此时一部分学生被题中的数字迷惑了,不知所措。这时我让学生将题目中的小芳换成我后,又该怎样解决呢?此时学生就联想到生活中的我,很容易的说出找回多少钱。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每当老师新授计算题时,只注重教会方法,然后让学生不断地练,反复地练,以求计算正确。这样不仅枯燥乏味,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这时老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模仿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我在教学“万以内数的笔算不进位加”一课时,创设了小猴、小狗做题的情境:有4213只小鸡,又来了654只母鸡,一共有多少只鸡?小猴、小狗认为太简单了。于是老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说怎样做?被情景吸引的学生都能列出加法算式4213+654,可是等于几呢?这时不仅把小猴、小狗愣住了,也给所有的学生设了个悬念,揭示了主题也进入第二个情境过程。于是大家和两只小动物一起交流、讨论、争辩,终于找到答案。这样富有情趣的模拟生活情境,走入数学课堂,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了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保持积极的态度。
三、加强实践活动,体会数学生活的乐趣
1.课堂上的实践活动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上。那么就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实践操作。如我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把准备好的一千克盐、一千克米、一千克豆、一千克沙等给学生掂一掂,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小组,把带来的橘子、香蕉、梨、黄豆、米等称一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又如:学生学了“元、角、分”之后,可以举办一次小商店买卖活动,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2.课外的实践活动
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对学生可以直接应用数学知识、技能,尽可能地创造实地应用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需要。如:学了“分一分”后,安排学生在家里把自己的小柜子、小抽屉等动手分类整理,从中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加强动手操作,培养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首先是要在课堂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问题,形成知识技能,发现数学的规律。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如我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不是把“底乘高再除以2”这一现成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复习旧知识,了解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然后提出探究性问题:利用手中的三角板、三角形学具,能否从已经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这样学生通过摆、拼、移,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联系,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如,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包含关系。再通过把盛满圆锥形容器的沙子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盛的沙子总是圆锥体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学生的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绝对是探索的成就!当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操作,教师首先应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展开探索的兴趣。其次,还应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发现过程。要注意避免使课堂活动成为少数尖子学生的表演场所,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五、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姚爱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18668.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