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多点“慢学者”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当今社会,求快求速似乎已成为一种“风尚”,但有些事光图快是不行的。最近读到作家王安忆的一篇文章,她就说真正要创作一部好的作品,其实是“快”不起来的:“事情就是这样缓慢,想快也快不得,有一种秩序隐藏在时间深处,行的时候自然行了,不行就是不行。你似乎很难占它的便宜,你在这里剥削了它,就非得在那里偿还。”王安忆讲的是写作,其实做学问、搞科研何尝不都是如此,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十年磨一剑”,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用了11年时间,硬是年复一年,眼看着水稻新品种一天天长大,才最终取得了研究成果,而光为了图快去揠苗助长显然是行不通的。

  

  其实,我们的一些学者、科研人员难以做到“慢学术”、“慢科研”和当前一定的大环境有关。时下有些高校、科研机构的考核制度,使得一些短时期内出不了成果的人倍感压力甚至难以立足。于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一些求快不求好的“垃圾论文”、“橱窗科技成果”应声出笼,这样,考核任务是完成了,但实际效果如何呢?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眼下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名开外,对此,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自省吗?

  

  当然,我们希望的“慢学术”、“慢学者”,不是提倡那种无所作为的“慢”,不是制造“学术懒汉”的那种“慢”,其实,“快”与“慢”本来就是相对的,有质量的“慢”,才能达到真正的“快”;而粗制滥造的“快”,最终只能落于更“慢”的境地,难怪古罗马的政治家、作家大加图要在给其友人的《书信集》中特别指出:凡事“做得好就等于做得快”。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如今,人们在生活中已开始追求以闲暇为主的“慢生活”,这是人们在经历了过于竞争性的快节奏生活后的理性回归,同样,我们在对待更须理性思考和务实创造的学术、科研工作上,以慢求好,以慢制胜应该是我们避免片面追求“快”而带来种种科研弊病的一条重要途径,基于此,我们希望出现更多的“慢学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23294.html

相关阅读:加强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