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化学成绩的几点体会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比较容易兴奋的,尤其是一些生动、直观的实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适当地渗透一些问题是很有效的。如,在讲氧气的性质时可以讲: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的白雾产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这类题目让学生思考,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对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有帮助。

  在初三化学的教学内容中,一些知识比较抽象,比如分子、原子和元素的知识、溶解度的概念等,如果用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一味强调死记硬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掌握起来也颇感困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好这些知识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骤减。笔者在教学中编了一些辨析题,让学生通过否定与肯定,正确与错误的讨论,去伪存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以下笔者在概念教学中采用的一些辨析题:

  (关于原子的)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电子数=中子数;

  (2)原子是最小的结构微粒;

  (3)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氧原子核内有8 个中子,说明它的核电荷数为8;

  (5)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说明1 个氢原子重1 克。

  二、把握难度,循序渐进

  在日常测验、考试中,对试题的难易把握是很严谨的。我们有一条原则,不出偏题、怪题,不出学生没有学到的知识的题,不出内容重复的题。题目量要足,覆盖面要广,但难度要控制。比如在化学用语的题目中这类题目是比较难的:“某镁粉和氧化镁粉末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其中镁粉的质量分数为____。”我们用它压轴。但类似“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22%,则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 34% B. 44% C. 66% D.无法确定”属于偏题,我们则坚决摒弃。

  在平时学生作业中,如遇到没有教过的知识,或者怪僻的题目,我们也坚决删掉。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做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若经常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反而会增加学习的恐惧感,使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受挫,这样反倒适得其反。

  三、日积月累才能出好题目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平时学校的测验、考试题都要原创的话,是不现实的。但怎样利用现有的题目,改编成符合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整体试卷难易的题目,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比如这道题:“已知A、B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A、B元素的质量比为2∶3,其原子量之比为2∶1,又知A 元素的化合价为+n,则该化合物中B 元素的化合价_____”若要降低难度,只需在其原子量之比为2∶1 后面加一个问题:“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便可以了。

  又如这样一道中考题:“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_____ A 铁和铜、B 铁和银、C 铜和银、D 只有银”中考以后的各种试卷中,这道题经常出现,笔者觉得这道题不错,它既考查了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的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如果在教学中只是照搬,就题讲题,大部分学生只能掌握一点。若能举一反三,效果会更好。下面是笔者让学生考虑的一道题:在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铁有剩余,则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2)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所得的固体物质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可能有。

  (3)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Cl 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应该是。

  当然,要出好一份试卷,平时没有一定的积累是很难做到的。利用互联网,建一个自己的题库会很方便。以上是笔者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涂建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23313.html

相关阅读:中学生备考:如何提高解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