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英国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印度西南部一所不知名学校的学者早在数百年前便发现了现代数学的一条基本定律,他们的发现要比牛顿提前了250年。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乔治·约瑟夫表示,在大约1350年左右,“喀拉拉学校”便发现了微积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无穷级数”。7世纪末期,“无穷级数”这一重大发现赫然出现在牛顿和莱布尼兹所写的著作中,而发现的功劳也一直错误地记在他们两个人的头上。
传教士将“无穷级数”传到牛顿桌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小组指出,喀拉拉学校也曾发现可用于计算圆周率的无穷级数,并利用它将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9位和第10位,后来又精确到第17位。研究人员说,一个极有说服力的间接证据是,15世纪,印度人曾经将他们的发现告知造访印度的精通数学的耶稣会传教士。“无穷级数”可能最终摆到了牛顿本人的书桌上。
约瑟夫是在通读字迹模糊的印度文字材料时得出这些发现的,他的畅销著作《孔雀之冠:非欧洲的数学之根》(The Crest of the Peacock: the Non-European Roots of Mathematics)的第3版将刊登此次发现,该书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
他说:“现代数学的起源通常被视为欧洲人取得的一项成就,但中世纪(14至16世纪)印度的这些发现却被人们忽视或者遗忘了。17世纪末期,牛顿的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所做的贡献是不容人们抹杀的,尤其在提到微积分的运算法则时更是如此。但喀拉拉学校的学者——特别是马德哈瓦(Madhava)和尼拉坎特哈(Nilakantha)的名字也同样不能忘记,他们取得的成就足以和牛顿平起平坐,因为正是他们发现了微积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穷级数。”
印度学者发现为何未获承认
约瑟夫表示:“喀拉拉学校所做的贡献未能获得世人的承认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对非欧洲世界的科学发现漠然视之的态度,这种做法无疑是对欧洲殖民主义在科学领域的一种延续。此外,对于中世纪的喀拉拉语、马拉雅拉姆语等印度当地语言的形态,外人可以说是知之甚少,而诸如《Yuktibhasa》等一些最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却又偏偏使用了这些语言。《Yuktibhasa》的大部分篇幅都用来阐述产生重要影响的无穷级数。”
他指出:“我们真的无法想象,西方社会能够抛弃奉行了500年之久的传统,从印度和伊斯兰世界‘进口’学识和著作。但我们还是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例如,由于当时的欧洲耶稣会士曾造访这一地区,所以他们有很多收集相关信息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耶稣会士不但精通数学,同时也精通当地的语言。
约瑟夫说:“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实际上有很大的动机:教皇格雷戈里八世组建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为罗马的儒略历实现现代化。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德国耶稣会士、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克拉维乌斯,他曾多次要求获得世界其它地区的人如何打造历法的信息,而喀拉拉学校无疑在这一领域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
他表示:“类似地,人们对更有效的导航方式的需求也变得越发强烈,包括在探险之旅中如何保持时间的准确性。此外,致力于天文学研究的数学家也可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大奖。因此,欧洲重要的耶稣会研究人员的足迹便开始遍布全世界,以获得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而喀拉拉学校的数学家无疑是这一领域的大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23383.html
相关阅读:北京老城家乡之美:中国国家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