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通过学生的看、想、说、做等,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在自学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开始时,教师可提出自学要求或编拟自学提纲,让学生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按自学要求或对照自学提纲在课前或课内自学课本。自学时可以讨论,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问问教师或者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逐步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自学提纲,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这个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的思维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辅以议论、质疑、操作,达到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二、从探讨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新知识阶段,教师重视加强操作感和知识迁移的指导,从整体到局部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系列问题和操作要求,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方法、做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例如在教学中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学生的自学思考过程就进入到一个有意义的、有序的信息系统中,然后在观察、分析、综合、比较、议论动手尝试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从说理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的说理,如说定义、定律、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则、题意、思路、数量关系等,从说理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问题或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四、从训练中培养灵活思维能力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精心巧设有指导性的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习过一个新知识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这几个方面精心设计练习:1.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2.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对比性练习;3.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4.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训练,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克服学生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从评讲中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一般来说,在课堂上教学例题后,教师都要为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学生练习完后还要组织评讲,让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基本原理对每种问题先做出肯定或否定,然后再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有根有据的说明理由。这与引导学生经历各种思维过程一样,都是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需要。

  在课堂上,对所教学的新知识,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配合小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通过归纳、综合和概括来反映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数学的一般原理。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功夫要下在课内,并且应该灵活地把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付晓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28108.html

相关阅读:浅议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