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实录看新课程理念的实施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实施已有一年了,这次课程改革,伴随着教材内容的重新建构,教学观念的彻底更新,对于一线的教师,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展教学,是许多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有彷徨,有迷惘,但更多的是惊喜。笔者最近有幸观摩了几节新课程改革的示范课,感触良多,本文拟摘录两段精彩的课堂实录谈谈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实施和探索。

课例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片段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设计一则加酶洗衣粉的商业广告,时间1分钟。设计广告时,既要注意广告用语的科学性,又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既反映产品的科学含量,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还要符合广告法。

(学生讨论)

教师:哪一小组先来?

学生1:洗衣粉加酶,生活快又美,两分钟“搞定”,又白又干净,哈,多干净!(鼓掌,笑)

教师:讲得非常好,很押韵。“两分钟搞定”,说明酶具有什么特性?

学生(全体):高效性。

学生2:看阿里德(人名)洗衣服,方便又快捷,以前要五勺,烦烦烦,现在用一勺,嘿,问题就解决了,一勺顶五勺,复方加酶产品,方便快捷!(鼓掌,笑)

教师:“五勺顶一勺”,这是指酶的哪一种特性?

学生(全体):高效性。

教师:他们的广告没告诉观众怎么使用,想想看,怎么用效果最好?

学生(全体):用水泡。

教师:用哪种水泡最好?

学生(全体):温水。

教师:为什么?

学生(全体):酶需要适宜的温度。

教师:我发现有一个小组还准备了道具,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广告。(鼓掌,欢迎)

(学生小品:学生3和学生4在洗衣服)

学生3:你的衣服怎么洗得那么干净的?

学生4:那是(因为)用了加酶洗衣粉,你肯定没用啦。看看(拿起学生3的脏衣服),多脏!(笑并展示自己的衣服)这就是用了加酶洗衣粉后的衣服。加酶洗衣粉,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鼓掌)

教师:同学们设计的广告都非常精彩,让老师大开眼界。通过设计有关酶的广告,大家对酶的特性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一个更好的了解,通过了解,让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评析]

教育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由于课程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接受和理解。本课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设计广告来加强对酶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进行“再创造”活动,密切了生物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生物就在自己的身边,改变了原来枯燥乏味的概念化教学,使概念化的课程有了“应用味”,学生对生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和亲切感,学会用生物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生物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意识在设计广告的过程中不断迸发出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课例二:“细胞呼吸”教学片段

教师:下面请大家通过列表的形式,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程度、产物和释放能量的多少等方面对两种呼吸方式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总结如下表。

教师: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表分别概括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哪个同学愿意来试试?

学生1:有氧呼吸是指有机物在有酶和氧气的条件下,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及大量能量的过程。

教师:他概括得怎么样?有没有补充?

学生2:加上“彻底氧化分解”更好。

教师:补充得很好!(出示有氧呼吸的概念)谁来把“无氧呼吸”的概念概括出来?

学生3:无氧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经过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鼓掌)

教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作一个归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细胞呼吸,那么,细胞呼吸的概念应该怎么定义呢?

学生4: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定义的共同点提取出来,组成细胞呼吸的概念。

教师:哪个同学愿意试试?

学生5: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一些产物和释放一些能量的过程。(笑)

教师(笑):谁来进行补充?

学生6: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细胞呼吸。(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归纳得比较准确。通过列表比较和自主总结出相关的概念,相信大家对细胞呼吸的本质和过程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

[评析]

教学要重视学生对概念的主动获得。

掌握概念是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基本条件。与成人的思维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具体到一般,是一个归纳的过程,所以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也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按照教材的编排,本节内容是先讲述概念,再来学习相关的过程,但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作了大胆调整:先和学生分析过程,通过列表比较两种呼吸方式的异同,在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归纳出相关的概念。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除了能够自主、准确地概括出概念,更重要的是,对概念的获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主动地归纳得出。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获得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是深刻的、持久的。

[反思]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高中英语,我们惊喜地看到,课堂不再是以往的“一言堂”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师开始尝试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这种改变使得每一节教学的展开就是一次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心灵的对话,课堂更多地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合在了一起,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师生之间思想上零距离的接触,伙伴式的交流,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思想,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交际、表达、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种课堂场景的建构,才是我们一直期望和愿意看到的,也是新课程改革预期的目的。在这种情形下,课堂仅是师生活动的一个依托,它把教师和学生对生命的关切、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和自我判断等等都凝聚在这一刻。尊重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生活在这里得到实现。课堂教学再也不是封闭的,而是走向开放;对知识的认知,也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自主的,是完全建立在个人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同化和顺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2957.html

相关阅读: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