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了用方程解较复杂的两步和三步的应用题后,我出了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的一些练习给学生做,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多数学生不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不会解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不会分析稍有延伸的应用题。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
数学教材的编排有它的阶段性和系统性,而我们的学生却只会当前所学的知识,原因在于教师。当学生学习了新知以后,我们只是巩固当前所学的知识,忽视了知识的整合与延伸。因而,当知识稍有变化,学生就不知所措。如何让学生将新知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自主地将新知与原有知识发生有意义的联系,为新知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构建新知的发展区,为学生的构建牵线搭桥。
1、教师要进入教材又要走出教材。
教师要钻研教材,要吃透教材,准确、全面的弄清教材的精神实质,确定重点难点。但不仅这些,教师还要走出教材,纵观教材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横看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体系的位置,对本堂课所教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应起的作用有个清晰的认识。教师进入教材是基础,走出教材是目的。惟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对当前知识进行整合与延伸。
2、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生成性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活动往往会激发出来新的生成性内容,有的内容是学生遗忘的旧知,这时,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激活旧知;有的内容又是超越了本堂课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展延伸。生成性的内容它源于教材,又超越于教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教学要前瞻后顾。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管你任教哪一年级,你都应对数学教材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把本册教材的知识掌握扎实,还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把以前学过的知识与当前知识联系起来,对当前知识又要有拓展延伸的可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30350.html
相关阅读: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