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改的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基础发展,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应用意识,数学社会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前沿;构建新的科学评价体系。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积极主动的课堂参与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其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数学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须适当、灵活地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呢?
一、努力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是指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愉悦感,从而能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首先,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质疑。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发现、新体会、新观点,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另外,恰当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引起学生注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进而主动探究。
最后,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充分调配人力资源,使成员之间能相互影响、相互切磋、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成员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迅速快捷,能实现资源互补。
二、激励学生在探究中大胆设想、提出问题
要用历史沉淀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多思善问、探究发现、创造发明的成功实例,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行为,明白主动探究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好教材,如:人教版必修④《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一节,两角和余弦公式的推导,其实教材108页习题4.2B组题2就为该公式的推导作好了铺垫。教师讲授本节时,应启发学生联想向量探索公式推导,不盲从权威,凡事换个角度去想想、试试,许多新问题就会被发现,学生将切身体会到“探究并提出问题”的现实可行性。
教学中,教师要对敢于向自己直接发问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还应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抓住机会或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探索。例如教学中偶尔出现的笔误、口误或卡壳,一旦发现后不要立即向学生声明,要让学生分析有无问题,甚至特意呈现问题的错误解法,不动声色地期待学生发现错误、解决问题。
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往今来,教育者都十分重视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人们行动的内驱力。只有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将自己对数学的探究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强劲的内驱力。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善于激趣,两者相辅相成,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又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的课堂应借助开放、互助的教学形式与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兴趣的方式灵活多变,如讲授“函数图像”,让学生先动手画,找特点,再小组讨论,形成画法步骤;讲“正多面体”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做正多面体,亲身体验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问题才会产生思维,才会带动学生的探究活动,使之通过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和应用获得新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课堂需要适当、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例如:讲解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利用银行单利、复利,住房分期付款等设计问题;讲解立体几何折叠问题,让学生动手折叠研究,创设活动化情境。教师要坚信“人无完人”,要扬长避短,使人人成才。可创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题目,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回答不畅时,要给予引导、期待,起到激励效应;回答正确时,给予赞许,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他们更强的成功欲望、更强的探究欲望。有时还可制造悬念情境,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问题,让学生因好奇而学,而不断探索研究。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积极主动地倡导利用探究式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数学地思维”,掌握数学方法,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王淑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36988.html
相关阅读:数学成绩三个月提高50分,只因为他做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