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的身上我们都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越是乐意做的事情越能做好;越是好的科目越是愿意去做。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做的时候能时刻感受到成功,让我们能有成就感。可一提到数学,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到很枯燥,甚至很怕上数学课、做数学题,更谈不上有成功的感受。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那学生学习数学就会越学越有劲、越学越好。对此,我做了一下尝试:
一、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我能行”
首先,提问的问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内容应结合教学目的,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置。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我认为课堂提问除了要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之外,课堂提问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要给学生自信。我们经常会碰到家长这样说:“我家的孩子从小就数学没学好,就怕老师上课提问他,真不知道怎么办好?”我跟这位学生说:我知道你的数学基础不够扎实,上数学课很怕我提问你,心里经常默念“老师,你千万别叫我回答问题,我不会的”。他笑着点点头,我告诉他:我上课提问更多的时候想给像你一样认真可有没有自信学好数学的人以信心,我希望你们能够多次答对问题后能感觉到??我也能回答对老师的很多问题,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在课堂上我也是这么做的,基础的问题我总是找基础不是很好但是能答对的学生,及时鼓励;如果问题有难度,我会一步一步提问,让学生逐步完成,让学生感受到我只是哪一步没想到,下次应该怎么思考。有时我也会让学生自学书本上的例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由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内容,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难题,我要求不会做的学生回答时要说说你由已知条件能得出那些结论,有时学生自己说说就把要证明的结论证明好了,我觉得这时学生对自己是最满意的,也是我最想要的结果。一题多解和真正地难题就的交给基础好的学生来完成了,他们也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有时我也会犯错误或者有意犯错误,学生会指出,这时我会告诉学生每个人都会出错,当重要的是要勇于承认并改正,谢谢学生的提醒。
其次,教师的讲解可以有意识的“偷懒”一下。
刚踏上讲台时,我总是在讲一题多解的题目时,自己把能考虑到的解法自己讲一遍,慢慢地发现这样并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于是在讲题目时我会有意识的保留一点,问一句“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即使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类型的题目,也总会有学生想出其他的方法的。
二、作业批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的努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情况更是如此。有这么两件事:一件事是甲、乙两个同学的回家作业都做得很认真,基本全对,我只是在甲的作业本上写了一个“好”,我个别收订正时乙就跟我说“为什么同样全对,他有‘好’字我怎么没有?”虽然我回答是:“你的答题不如他的完整。”可是我事后想:如果我在乙的作业本上写上“好,答题在严密些就更好了!”不是很好嘛?另一件事是一个题目有一般解法也有特殊的解法,我又在特殊解法的学生作业本上写了个“妙”字,又有学生跟我说“我也想到的,这还是我教他的呢?”我赶紧跟他说:“你不仅肯动脑筋,而且也对同学负责,把最好的方法教给同学。谢谢!”他一脸满足。经过这两件事后我对批改作业中的“好”字不再那么吝啬了。同时我要求学生每份试卷的最后几题一定要去做,能做一小题就做一小题,让他们感受每个题目我都能“动一动”,我在批作业时特别留意基础不好的学生,如果做了会写上一个“对”、“好”或者画一个笑脸。
三、考试成绩让学生感到真正的成功
在同等的基础下考试时的心态和考试技巧很重要。
1.准备工作要做好。包括文具的准备和知识的准备。
2.心态很重要。对于有考试紧张的学生来说,要告诉自己我平时很努力,只要我仔细答题一定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在等待发卷的时间里也可以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情绪。
3.拿到试卷,先浏览整份试卷,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规划一下做题的顺序。作为中考数学,选择的最后一题、填空的最后一题和最后一个大题的最后一问会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先做几个计算题热身一下,再按照由易道难的顺序完成。
4.答题时,要谨记读题要仔细,第一印象很重要,一旦读错题目很难自己检查出来,关键的字可以划一下,提醒自己要注意,若再碰到读了三遍也无法下笔得题目可以告诉自己“我不会的题目人家也不会的”,等把会的做好后,再仔细思考那些难题,注意回忆相关知识点,有时会有一些启发的。
5.检查时,我不赞成轻易更改第一次的答案,如果模棱两可,建议不要轻易更改,只有当检查出第一次的错误之处才改。因为开始时头脑比较清晰,临近考试结束头脑相对混沌,容易出错。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够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给他们成就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是“被遗忘的角落”,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地快乐!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黄静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36991.html
相关阅读:探索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共同探究式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