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肃甘谷县第二中学 周雄
一、考情分析
考纲指出学生要学会“体会诗中的意境”。其实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诗歌意象、意境的把握和分析。中国古代诗歌,意象和意境是最重要的元素和艺术追求对象。所谓意象,就是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是抒情达意的载体,是景物和情意的结合体,既表现为客观景物,又含有主观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象常常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就非常接近意象。诗歌中的景物是浸润了诗人情感的形象,是诗人抒情言志的载体。因此,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就要从诗中所写景物或事物的自然属性(特点)入手,体味其表现的社会属性(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而意象的组合,形成诗歌的意境,具备意境之美几乎是所有古代优秀诗歌的共性特点。中学课本里所选的古代诗词绝大多数体现了意象和意境的艺术魅力,在各类考试题里经常会出现相关知识的考查。
在考试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考查点主要是对意象的把握和分析,对诗歌画面和意境的分析。景物形象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裁剪、设计的,有一般景物描写(季节、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等。而各种画面是指由一组意象组合而成的特定的情景,其考查重点在于要求考生描述诗歌中所描绘画面的内容,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就由“星”“平野”“月”“大江”等组合而成了星月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去的壮阔瑰丽的画面。
常见的命题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效果?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举例剖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一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此处读作“wú”。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思路归纳】
B项叙述是古诗歌鉴赏中对诗歌画面的分析鉴赏,景物形象的描写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裁剪、设计的。首先,读懂诗歌大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之特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写人。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这些景物意象所描绘的诗歌画面是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从而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而B项中对词的上片内容概括得不够准确。词的上片勾勒出的是一幅农家生活的画面,不是描写江南农村的景色。
【答案】B
【方法指导】
分析景物形象类题目,其答题步骤可以归纳如下:
步骤一:读懂诗歌大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完美。
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解题思路要清晰,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答案要具体,评分细则要明了,组织答案要规范。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经常合在一起作答,并且作答时要根据题目具体灵活处理)
三、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思路归纳】
本题是考查古诗鉴赏景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对诗歌大意要读懂,一二句:雪融水涨,游人渡溪过桥。写景色之美,表达喜爱之情。三四句:实写山花流水,虚写山中春意。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审读题目要仔细,抓住四个关键:围绕溪水、画面、作者、情感。解题思路要清晰,可从第一、二、四句中概括出可视的画面来。可先根据诗中有关意象概括出描绘溪水的画面。四句诗写到了雪、游客、古槎、山花这四个意象,再辅以诗中动词使其成为短语,即是所描绘的画面。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期间所创,但诗中毫无被贬的悲戚愤慨之情,诗歌描绘的四幅画面表现了优美安谧的环境特点,这就体现了诗人对此地美景之爱,寄情山水的悠然之情。评分细则要明了,组织答案要规范。根据诗中景物描写概括出画面得2分,表现情感正确得2分。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2分)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1分)
作者:甘肃甘谷县第二中学 周雄
一、考情分析
考纲指出学生要学会“体会诗中的意境”。其实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诗歌意象、意境的把握和分析。中国古代诗歌,意象和意境是最重要的元素和艺术追求对象。所谓意象,就是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是抒情达意的载体,是景物和情意的结合体,既表现为客观景物,又含有主观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象常常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就非常接近意象。诗歌中的景物是浸润了诗人情感的形象,是诗人抒情言志的载体。因此,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就要从诗中所写景物或事物的自然属性(特点)入手,体味其表现的社会属性(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而意象的组合,形成诗歌的意境,具备意境之美几乎是所有古代优秀诗歌的共性特点。中学课本里所选的古代诗词绝大多数体现了意象和意境的艺术魅力,在各类考试题里经常会出现相关知识的考查。
在考试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考查点主要是对意象的把握和分析,对诗歌画面和意境的分析。景物形象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裁剪、设计的,有一般景物描写(季节、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等。而各种画面是指由一组意象组合而成的特定的情景,其考查重点在于要求考生描述诗歌中所描绘画面的内容,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就由“星”“平野”“月”“大江”等组合而成了星月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去的壮阔瑰丽的画面。
常见的命题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效果?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举例剖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一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此处读作“wú”。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37481.html
相关阅读:解读文本的密码-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