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中,实际上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递进式教学,因为学生在小学对此就有了解,知道它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但过去只是通过直观或撕纸等具体的操作认识这一定理的,而通过测量,观察出来的结果,往往是有误差的,学习本节则要求学生对这一定理给出严格的证明。学生由直观到理论化的证明。本节介绍了添置必要的辅助线来证明。如果采用教科书的方法,直接引出辅助线,给出证明,这样只能加强由三角形已知角求未知角的机械性的练习,这样做,降低了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上的要求,因此精心设计有关实验,通过生动直观的实验过程,实现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认识过程,教学的效果就会不一样。
我觉得教学中为了教知识而传知识,是教学的失败。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考虑的:(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能利用定理准确地进行角度计算,并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证题。(2)、能力目标: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猜测、论证、探索发现新知识的能力。(3)、创新思维目标: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创新思维能力、初步体会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应用,教学难点也可以理解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在学生知识的基础分析上,我认为八年级学生在对前面的几何结论有了一定的直观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几何证明题证明过程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在解题中添加辅助线,帮助解题,学生也是没有一定的基础,而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作铺垫,辅助线的引出显得比较自然,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6、在教学的设计上我主要突出了几个点:一是创新点、二是德育点、三是空白点
⑴创新点:
①、“残缺的三角形铁片”这个实际问题的提出,作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点。
②、“实验一”中提出的问题,又一次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成为创造思维的培养点。
⑵德育点:
在实验的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猜测、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品质;学生在观察、探索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⑶空白点:
①、怎样求残缺的∠C这个问题,给学生留下了空白,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②、在猜想三角形内角和实验中,随着A点的变动,三角形各内角会发生怎样变化?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
③、定理证完后,学生会提出这个定理是否有其它证法,学生自己留空白。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可提出,给学生留下空白。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末页共5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39350.html
相关阅读:2017年高考全国卷1理科数学试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