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有效的数学课堂的构建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使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的养成,学生也就觉得数学学习十分枯燥无味。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灵活运用教育机智创建新课堂,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说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认为只是“题”和“数字”,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只要多做题就行了。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解释、描述、理解、刻画,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自新课程进入实验阶段以来,新教材、新教学倍受教师和学生们的关注。笔者一直任教初中数学新课程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现就如何上好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微调教材,因材施教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科学实验,学生就能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内容,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对教师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而课改后的新教材是“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构架,十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但这种编排也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例如,新教材二次函数一节中,用两个例题来导入新课。例题1:多边形的对角线数d与边数n有什么关系?那时笔者所执教的学生,由于归纳、猜想能力的不足,课上需要笔者来引导他们解决。例题2则属于增长类的应用题,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乏是一道好题。但很多学生也表现出较难理解。如此以来,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心,即便弄懂了这两道题,也没有兴趣去接受新知识了。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调整:先带学生简单回顾一次函数的作图步骤,直接给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让学生合作讨论如何作图后,再一起动手在分发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卡片(网格形式)上描点、连线,进而让学生发现二次函数图像的形状,课本原有的例题稍后解决。从课堂气氛、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反应上看,这次教学效果要好得多,也让笔者切实体会到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二、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新课改提出的“合作交流”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往往只是同学们“合作”找出教师布置的一些简单问题,然后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这显然是不好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多的应该是在学生个人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学习任务时通过合作学习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曾有一题:在长、宽、高分别为4、5、3的长方体中,一只小虫沿着长方体上表面点A爬行到下底面的B点的最短路程为多少?此题属开放类型。在课堂教学时我特意安排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兼顾学生们的学习程度,让他们变更座位、四人一组着手解决。自由发言总结时,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们提供了数十种的解决方案。此时,笔者感叹学生是多么得出色!听着学生的叙述,看着学生的变化,作为一名新课改一线的教师也越发感到了孩子们是幸运的,教师们也是幸运的。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学科知识,而且对提高每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及合作意识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分组要考虑学生的搭配是否合理,组内分工、学习目的是否明确。不能流于形式,让其价值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
  三、转变思想,力在创新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要做好他们的表率,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如在八年级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教学中,基于它的抽象性较难理解的情况,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推理过程,增强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们利用小棒摆出他们所认为的平行四边形后,笔者问:“能否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你的拼图是否正确?”(旨在培养他们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设计的一种思想方法)接着问:“能用说理的方法来证明你的拼图正确吗?”(意在激发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问:“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通过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实际验证??理论论证??概括总结这几个步骤培养他们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在公开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利用点的分布设计了两幅图画(树和鸟)供学生选择,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坐标的变化,增加了趣味性;另一方面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愿他们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愿他们向鸟儿一样在知识的天空自由飞翔。整节课中,学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体验了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适时评价,激发热情
  课堂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师生互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我们往往把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等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新课程理念还把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等,教师的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在笔者曾执教的八年级有一个学生,他的成绩虽不是很好但其脑子灵活、反应快。记得第一次提问他的时候,全班哄堂大笑,他的脸也涨得通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笔者先暗示全班安静,接着对他说:“看,同学们是认定你答不出来了。但我却说你能行。怎么样?露一手给他们瞧瞧!”他看着我,带着求助的目光点了点头。我先替他把题目读了一遍,在读题的过程中边对已知条件进行逐步分析,边设问让他回答。最终,他成功了。笔者先是表扬了他,后又带领大家为他鼓掌庆贺。从那以后,再提问他的时候,班上不再有笑声,而他也不负众望一次次的让笔者看到了希望。“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的,而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直至现在,笔者也会在教学中使用“你讲得真好!”“没关系,慢慢来”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和谐氛围,教学双赢
  数学课堂一般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利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即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和钦佩后,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满足。而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也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教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所以,在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地、坚定地实施着快乐教学。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说得真好!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课后我们在反思总结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书越来越难教”,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共同感慨。如何体现新理念,需要教师自我否定,“扬弃”习惯的教法,这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我们要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我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就一定能让课程改革结出丰硕的果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41517.html

相关阅读:打准数学教学中“度”的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