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会说,学习化学的都是初三或高中的学生了,有必要开展趣味教学吗?回答是肯定的——非常有必要。只有开展趣味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他们获得真正的知识,学以致用。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的作用,古今中外都有经验,国外有则谚语:“高兴学来的东西永远不会忘记”。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我国古代就提倡“乐而学习之”,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就是提示我们,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教还在于启发、激励、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知识如果对他毫无兴趣,望而生畏,听而生怨,那肯定是学不好的,而学习兴趣则需要教师用辛勤的汗水来播种,用满腔的热情来培育,用十二分的努力来奉献。如果老师上课仍然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成天专业术语,原理公式之外就没有别的教学形式,没有切身体会,能引人入胜,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吗?——不能,更不要说什么培育素质人才,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开展趣味教学呢,笔者经过这十几年的中学化学教学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把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在教学中尽可能把教学内容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到化学对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对化学发生兴趣。如,上绪论课,我首先介绍化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应用广泛的科学。研究新物质、新材料、新兵器、新型农药、化肥……;开发海底资源,食品加工保鲜,冶炼金属;商品检验、环境保护、水质分析、刑侦破案;生产化工产品;各种酸、碱、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防腐剂、食品添加剂、洗涤剂;药物合成、燃料合成等等。这许许多多方面,都需要化学知识,使人们认识到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从生产到生活,化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无一不需要化学,然后转入讲课主题。这样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激发起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在别的章节的教学中,也尽量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疏导一些有用而有趣的知识。如,讲卤族时,在讲清楚结构和性质的同时,还可以联系实际,讲述有关日常生活的用途。氯气制漂 *** ,漂白机理和使用注意事项;讲常见氯化物——食盐时,除讲其结构和性质外,还可以介绍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作调味剂、防腐剂、配置生理盐水;磨刀时可先把刀放在食盐水中浸泡十至二十分钟,这样既可以磨得快,又可延长刀的使用寿命。食盐可以从海水和盐矿中得到,储量丰富,价格便宜。因此,化工上用食盐水溶液电解氯气,生产盐酸、烧碱等各种产品,其它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内容举不胜举,譬如讲到氮时,可以举氮的含氧酸盐硝酸钾可以用来制炸药,制焰火;讲到硫时,可以举硫单质制造硫酸等一系列化工产品,还可以用于漂白。讲到金属时可以举各种金属不同的用途。讲到稀有气体时,可以介绍它们特殊的用途。讲到乙烯和氯乙烯时,可以对学生讲述有毒塑料与无毒塑料的区别……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人们一般是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上述内容的讲述,显然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发展史及化学趣闻故事。
学习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学习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化学史中,化学家的传记有许多有趣、感人、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化学的每一个概念、新理论的产生,每一种新元素的发现,都是经过艰苦努力才得到的。
例如:讲卤素时,可以讲述前辈科学家们发现和制取氟的过程中可以说是英勇悲壮的历史。诺贝尔为了制取炸药几乎献出生命。居里夫妇不畏艰辛,在一个破旧的工棚里苦战四十五个月,一公斤、一公斤的处理了两吨矿渣。才得到仅仅一百毫克的氯化镭等故事。能让学生学到先辈科学家们为了科学的发展,勇于奋斗,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从而增强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信心。
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引以为戒的故事,譬如,溴的发现时,有一段有趣的历史。一八二六年法国的波拉德在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母液底部有一层深褐色的具有刺鼻臭味的液体。他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最终证明,这液体是一种新的元素——后来被命名为溴的元素。当波拉德把发现溴的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发表后,当时著名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非常仔细认真的读完这篇论文,十分后悔,因为他也做过这个实验,只凭空断定它是氯化碘(ICI),在瓶子上贴上氯化碘标签就完了,从而他失去了发现新元素的机会,也使溴元素的发现推迟了几年,李比希非常珍惜这次教训,他把氯化碘的标签小心地从饼子上取下来,挂在床头,引以为戒。后来李比希在化学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另外,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插入一些能加深教学内容印象的轻松愉快的小故事,但也要注意,讲小故事这种方法不可滥用,要在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精选、精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学点化学史,读点化学家传记、科普作品,一切与化学有关的东西都可涉及,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
第三,创造良好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引导他们认认真真地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都有表现欲,希望自己的语言、行动能引起别人的注意。笔者认为,现在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最压抑表现欲的。当然,系统性和理论性强的内容,须由教师讲授,而选择适当内容让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学。教学方法多样化,可以预先布置,给出预习提纲,让学生分组作好准备,写出发言提纲,各组有重点发言人,由教师任意指定学生补充,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笔者曾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作过课堂讨论的方法,结果非常好,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没有得到发言的同学希望今后还有机会。这种变被动为主动,让同学参与到教学中去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是改变单一教学模式的好方法。这也是新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
第四,对于复杂难理解的理论和实验可用顶征或歌谣的形式加以教学。
顶征、歌谣、顺口溜,是教学的有趣模式,应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难于理解的理论,复杂的实验步骤,都可以用该方法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如:讲到化合价的内容时,学生对化合价的熟记感到非常头疼,此时我就将表中的化合价编成歌谣的形式让学生反复唱——“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等”。讲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学生对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都感到难于理解,我就给他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片刻再点灯,由黑到红灯撤去,试管冷却再停氢”。这样学生不但把实验步骤掌握了,还把实验现象也记住了。又如:讲到化学式的书写时,元素的先后顺序学生也常搞错,我就给他们总结出,对于大多数化学式来说满足:“金氢前、非金后,氧化物、氧在后”的规律。学到1—18号元素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元素名称和序号,我就用顶征的手法按顺序五种元素一组,并且让五个同学与之相对应,这样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再如:讲到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时,是高中的一大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就把命名步骤组成四字经的形式——“最长碳链,最小编号,最多取代,简单在前,复杂在后,相同合并,位次与基,短线相隔,同基位次,从小到大,逗号相隔”。这样也把难关攻下了。当然这样的教学在严谨性上,可能会欠缺一些,但只要处理恰当,也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第五,做好化学趣味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做趣味化学实验是最能提起学生们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趣味化学实验,这些化学试验通常伴随着光、声、色彩现象的明显变化,或反应有某一化学原理,或反应某一元素物质的性质与课堂的理论密切相关,但在此化学课堂上没有涉及这些实验,需要我们查些资料,摸索一些实验条件,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我曾经带领学生做过“焰火”、“水下火山”、“五彩喷泉”“火龙写字”、“喷雾作画”、“可燃胶冻”等十多个趣味化学实验,对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效果和能力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54188.html
相关阅读:高考化学实验:定量实验和实验设训知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