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在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案的改革却不紧不慢,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真切地感到:教案改革势在必行。要谈教案的改革,不得不谈一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案管理的现状

教案管理的现状如何?众所周知的是教师上课之前必须写教案,而且要写得格式统一、项目齐全。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一些地区甚至还规定了每课时教案必须达到的字数。对此,质疑的教师不在少数。而一些管理者认为,这样做既有助于教师消除惰性,又可避免教师囿于旧教案的束缚“老调重弹”。对于这种观点,教师并不认同。教师们感到,这其实是一些管理者机械刻板、对教师不信任的表现。难道教师使用现成的教案上课就是不认真备课?难道教师使用旧的教案上课就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而不知道科学扬弃吗?

就一些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学校领导而言,教案评价以面面俱到,字数的多少及书写工整与否来论好坏优劣,有时甚至认为能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说时每一句话都写进去的教案才是好教案。关心的也仅仅是否每门课都备了课、格式正确否、字数篇幅怎样,基本程序、环节有没有、字规范否,至于是否适用、是否能指导教学,用于了教学没有,则没去关心或关心甚少。这种评价标准是僵化的、片面的,严重束缚了教师编写教案的主观能动性,也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千人一面,讲课按部就班,教师辛苦、学生不愿学的不良后果。不得不承认,当今的教案只是应付检查的摆设!

二、教案撰写的无奈

那些脸谱化、模式化、做摆设的教案是怎样写出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的教案是抄写的。抄教案书上的,抄老教案,抄别人的。赶到学校检查教案时,大家更忙了,抄得不亦乐乎。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案,十有八九不是在上课前写的,而是补写的。这是管理者和教师心知肚明的事实(与大多数教育管理者交谈此事,他们也大有同感)。教案的形式,是典型的现代八股文。众所周知,教案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原文照抄的教师参考书。既然参考书上已有,教师读了心中有数即可,为何还要再抄写一遍呢?教案正文十分繁琐。按照人教社出版的《教师教案用书》中的教案为标准,每一节教案的字数在1000-3000字之间,甚至更长。教案要边想边写,有时思维会中断,遇到疑难要查资料。因此写一节教案决不是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要用多长时间?少说也得一两个小时。目前中小学课时多,有时教师一天要上两三节课甚至更多,但是写教案就要消耗很多时间。显然,抄的教案以及补写的教案对教学没有一丝一毫的指导意义。因此,课堂教学实践与教案设计往往成了不相干的两张皮,这显然有悖于写教案的初衷。但是,客观地讲,消极应对写教案的现象,不能说责任全在教师。因为,中小学教师平时要上课,大量作业、试卷要批改,要和学生交流,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还有很多处理不完的杂务。同时,教师们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在这种紧张的工作安排之下,教师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写详教案,真正研究教材的时间少之又少。

三、教案改革的设想

如果写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事实上,目前教案的管理,真的是让写教案成了应付检查之举),而教师又在无奈的“撰写”着,管理者千篇一律的“检查”着,这样事又在年复一年的进行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减少教师的无用活动,我们完全有必要改革教案,这也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强烈呼声。笔者认为教案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明确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

备课与写教案是不同的两回事。备课,是对讲课内容和学生情况了解驾驭的过程。备课的结果和要强调的内容完全可以记录在课本上。上课是一定要准备的,不备课上不好课,但一些人把此理解为“不写教案上不好课”,实为大谬。问题的实质在于,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交流的过程,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教案写得再详细,也只是实际教学过程的一种设想和计划,是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基础和准备。教案不是剧本,不需要设计好师生的对话;教学不是演戏,学生不是群众演员;上课不需要背台词、配对白,完成教案并不一定就是理想的课堂教学。很多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都承认自己的教案多为“假造”,“抄了一辈子教案”,但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一样做得很好吗?笔者认为,如果习惯于写教案,备课的结果用简明实用的教案表达未尝不可,写在教材上也同样管用。备课的结果的表达形式应是多样的,可以根据教师的习惯和自身情况进行,没有必要千篇一律。事实上,一个合格的教师,上课时是用不着边讲课边看教案的。何况,许多精彩的课事先往往是预料不到的。很难想象,一个教师边看教案边讲课能产生好的课堂效果。

(二)教案改革的方法:

1、实施柔性管理,充分信任教师。

从管理理念上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课改精神,去掉一些条条框框的规定,给教师营造自由发挥的空间,提倡教师写个性化、创新型的教案。可以将优秀的教案汇编成册,在版面设计上留下足够的空白,直接发给教师修改增补,借鉴运用。科学地讲,教学改革应该是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完全接纳与完全拒绝已有经验都是不可取的。对待教案同样要有这样的辨证态度。

2、不求形式统一,允许“片段教案”。

允许教师通过直接在教案本上补注圈画、粘贴资料等形式代替文本;允许教师的教案以活页的形式反复使用,批判地使用,不断地生成。允许教师在教案中“删除”众所周知的共性内容,集中精力,就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之处,感受最深之处,或有独创性的教学设计,写成精彩的“片段教案”。

3、利用校园网络,提倡教后札记。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鼓励教师上网备课、写教案。这样既利于交流研讨、共享资源,又利于修改保存、提高效率。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固然重要。但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因此,教案实施之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分析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教学札记,有助于知教知学,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记取,对于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如水乳交融。就教师而言,要努力做有思想的备课者,设计有创意的教案。教师要通过备课兼受博取,培养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问题的能力。在备课信息的储备上,不仅是量的增加,还要有质的提高,更要有思想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自身的知识更新。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好自身的情绪、情感、风度和仪表等。这样,才能生成独具个性的、有创意的教案;才能消除“脸谱化”、“模式化”的弊病,教师的备课能力也才能不断生成和提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56581.html

相关阅读:山东H7N9患者其子亦感染 专家称非人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