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王光龙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深水区”中不少教师感到几多困惑,几多迷茫。但无论课程如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始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今天的在校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公民。现代社会的公民需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创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实质就是科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适应明天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学习方式主要有五种。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将来能够自主做事与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中具有自主意识、独立精神和健全人格的人。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将来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与习惯,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中具有角色意识、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的人。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习惯,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中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人。指导学生体验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指导学生网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网络资源意识和网络学习能力,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中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研究、工作和生活的人。

学习方式本身并不分优劣。每一种学习方式都可能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成为最有效的方式,情境性是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一方面,要积极倡导新课程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成熟的学习方式也不能一概抛弃。例如,在某种情境中,接受学习方式也许就是最恰当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在校学习大多是间接学习,接受学习时间短而效率高,不能排除在常用学习方式之外。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喜爱的学习方式。它是由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个人学习经历、家庭生活环境、学校学习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等因素综合作用,并通过个体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注意一般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系统指导与随机指导相结合,学校指导与家庭指导相结合,培养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个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形成后将会长期而稳定地保持下去,积极影响他一生的学习和发展。

新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是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上设计的。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往往忽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殊不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依赖“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落实来实现的。要重视“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落实,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课程改革的“深水区”,努力使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转变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也就达到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58780.html

相关阅读:2017年西藏高考语文试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