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我国南北差异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和民族众多,在长期的不均衡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地的特色(包括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心理和文化等特征)。本文着重从地理、历史和政治诸因素综合的角度探讨一下南北方(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地理分界线)客观存在的差异问题。

一、南“商”北“政”

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政治重心在北方,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由于南方水陆交通便捷,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对外贸易条件便利,所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对内、对外贸易。从历史上看,在宋代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均在北方,并且是“合一”的,几乎各个封建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这些都城既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又是经济和文化中心。从三国时期开始,随着北方人们为躲避战乱而进行的一次次“南迁”,将北方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逐渐转移到了南方,导致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这个分离局面最终在南宋时期形成。明朝和清朝前期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异常活跃,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商品化增强,对外贸易兴盛,并在江南某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南方逐渐走向富庶。到了近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南方地区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主要是在南方出现的。北方传统的自然经济则比较发达,没有受到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冲击,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落后于南方。然而,北方的政治却极度发达,元、明、清以及北洋政府和新中国的都城都在北京,历史上政治斗争的焦点地区也集中在北方,导致了南方经济发达、北方政治发达的局面。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历史上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大多数在东南沿海地区,为这里接触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吸收和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经验,发展经济提供了便利。另外,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前沿”和“试验田”也主要在南方,并形成了南方对外开放的格局,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同时,这里的劳动力资源充足,内外市场广阔,这些都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可能。

二、南“敞”北“封”

南方比较开放,而北方比较保守。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北方冬季漫长,气候寒冷,风雪多,为抵御严寒,建筑物都是强调封闭的,人们外出活动较少;而南方正好相反,雨水多,气候温暖,为了换气通风,建筑物是开放的,人们外出活动较多。所以,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作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另外,从地域来看,北方的交通受到了自然界的“梗阻”,如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蒙古高原、蒙古大草原等天然的阻碍,也有“长城”等人为的屏障,这里人口稀少,密度小,这些都不利于人们的交流和对外交往,而南方虽有丘陵,但大多是平缓的,海岸线较长,并且外来人口多,人口密度大,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往,导致了南方的“开放”和北方的“封闭”。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古代唐、宋以后,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西方的思想和对中国的贸易主要是从东南沿海传入我国,南方接触比较多;近代历次的变法和革命运动大多都发起自南方,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国共合作的“北伐运动”等,都是从南方开始的,并都是把北方作为斗争的对象,足见北方在历史上是“保守”的,受外来思想和内部变革的冲击比较小,北方一直是保守势力的聚居地;历史上对外贸易的地点也主要集中在南方,如广州、上海、厦门、宁波等地是著名的贸易港口,对外交往频繁,人们的思想也自然要开放得多,而北方这样的开放机会却很少。国务院提出要将“振兴东北”作为我国的国策,相继有很多人为此献计献策,其中有人提出“思想的保守和落后是制约今天东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的观点,就不无道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由于南方对外开放早、机会多,人们接触外来事物和思想、文化比较频繁,人们更容易承认、接纳外来事物,所以思想比较开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70514.html

相关阅读:高三地理复习怎样找出主要问题